超级人工智能(ASI)
腾讯对混元大模型研发体系进行全面重组并加码研发投入,以应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态势,优化架构、整合资源,加速商业化落地。此举有望激活整个产业链,从上游算力供应商到下游应用场景拓展商均可能受益。
2025年外骨骼机器人迎来关键发展节点,消费级产品市场表现强劲,应用场景从医疗、工业向大众消费领域快速渗透。相关A股标的通过技术研发、投资布局等方式参与其中,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韭研]
(about 9 hours ago)
4月29日,出行上海考察‘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无问芯穹展示了其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核心软件技术的研发突破及智能终端一体化产品。多家上市公司如电光科技、正和生态、亿田智能、海南华铁、金开新能、众合科技、实达集团均与无问芯穹存在业务合作,涉及算力设备、智慧水务、算力服务、战略合作等多个领域。
[韭研]
(about 9 hours ago)
合纵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广泛应用,包括智能电力产品与解决方案、数据处理与决策支持等,通过工业4.0技术赋能企业业务发展。
阿里发布最新Qwen3大模型,目标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和超级人工智能(ASI),模型基于Apache2.0开源,支持免费商用。Qwen3-235B-A22B是首个开源超2000亿级MoE模型,GitHub发布2小时即获16.9k星标。模型亮点包括混合推理模式和MoE架构效率革新。下一站Agent的性价比显著提升,开源生态壁垒形成。建议关注算力芯片、算力服务、金融、法律、教育、办公等相关股票。
阿里发布最新Qwen3大模型,目标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和超级人工智能(ASI),模型基于Apache2.0开源,支持免费商用。Qwen3-235B-A22B是首个开源超2000亿级MoE模型,GitHub发布2小时即获16.9k星标。模型亮点包括混合推理模式和MoE架构效率革新。下一站Agent的性价比显著提升,开源生态壁垒形成。建议关注算力芯片、算力服务、金融、法律、教育、办公等相关股票。
重庆马上科技发展基金会联合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推出全国首款基于情感大模型的'智慧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提供情感陪伴、数字素养提升、健康安全守护等服务。
共达电声新开发的MEMS麦克风通过集成AI芯片、模拟计算、感存算一体等技术,实现了从‘听见’到‘听懂’的跨越,可应用于TWS耳机、AR眼镜、智能家居等领域。
智元机器人近期因央视新闻联播曝光和即将发布的新品髋部助行外骨骼而成为行业焦点,相关A股标的通过合作、供货、参股等方式与其建立联系,有望在机器人制造、零部件供应、科技研发等板块受益。
中科金财深度绑定阿里云,合作开发金融领域智能体,近期有望配套发布Qwen3解决方案。公司业绩拐点已现,2024年预计AI营收2亿,订单3亿,与多家银行接洽AI Agent订单,市场空间达千亿级别。
值得买与多家大模型平台合作推出智能体导购功能,同时OpenAI更新ChatGPT Search以改善在线购物体验,值得买作为第三方中立导购平台,其结构化消费数据与OpenAI的个性化推荐技术具有协同性。
天富能源参股的天科合达与慕德微纳设立合资公司,专注于AR衍射光波导镜片技术的研发及市场推广,被视为正宗AI眼镜概念股。此外,公司电力业务稳健,光伏项目放量,碳化硅半导体资产增值潜力大。
[韭研]
(about 11 hours ago)
盘前热点事件包括上海考察AI产品、奔驰激光雷达合作、沃尔玛恢复出货、腾讯混元大模型重组、中吉乌铁路建设、养殖业节粮行动等。公告精选涉及多家公司控制权变更、战略合作、一季报业绩等。全球市场美股上涨,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连板梯队显示消费、一季报业绩、化工、染料、机器人等板块表现活跃。
[韭研]
(about 11 hours ago)
本文涵盖了多个行业和板块的最新动态,包括科技创新、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人工智能气象应用、自动驾驶标准、低空经济、机器人、算力资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医药创新等。同时,还提到了多个公司的公告、增持、减持、业绩、停复牌等信息。
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强调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调研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凸显对AI产业的高度重视,产业发展迎新动能。
昨夜发酵的消息涵盖了人工智能、智元机器人、AI眼镜、跨境支付、化工涨价、创新药、小米汽车、Grok 3.5大模型等多个热点领域,相关概念股受到市场关注。此外,多只个股新增了概念标签,如人形机器人、股权转让、小米概念、芯片概念等。
总书记参观人工智能产品体验店,强调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广阔,需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华为星闪技术针对AR/VR、智能穿戴等核心应用场景,低延迟、高吞吐等特性可显著提升AI眼镜等产品的交互体验。
振邦智能在机器人电子皮肤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申请了一项关键专利,聚焦于机器人触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提升传感器的可用性与灵敏度。该技术运用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多模态 AI 等前沿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未有实际项目落地,专利仍处于实质审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