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
红墙股份因丙烯酸羟基酯产品涨价强势涨停,科隆股份因羟基酯涨价及新能源材料布局被看好。
中美经贸会谈达成阶段性妥协,关税降低超预期,市场情绪修复,短期反弹动能增强。出口链企业受益于成本压力缓解,内需驱动和政策对冲成为投资主线。长期来看,科技博弈和产业链重构仍是关键。建议投资者聚焦内循环和科技自主,警惕市场波动。
爱乐达作为军工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具备航空零部件全流程制造能力,深度参与国家战略项目,技术优势显著,业务布局军工与民机双轮驱动,行业地位突出,财务表现稳健。
[韭研]
(2 days ago)
国内半导体设备自制率仅为16%,计划到‘十三五’末期国产替代率至少达到30%。全球半导体产能转移为国内企业带来机遇,各细分领域设备如氧化/扩散炉、光刻设备、涂胶显影设备、刻蚀设备、离子注入设备、薄膜沉积设备、CMP设备、检测设备、清洗设备等均有国产企业布局,但市场份额仍被外资巨头主导。
深圳新星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与技术护城河,成为军工轻量化材料的核心供应商,其铝钛硼合金和钛基合金在军工领域应用广泛,未来成长逻辑清晰,但也存在短期风险。
[韭研]
(2 days ago)
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复神鹰西宁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碳纤维产业国产化进程加速,并成为全球海拔最高、单体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
帝奥微作为高性能模拟芯片龙头,受益于机器人产业链爆发、汽车电子赛道高成长性、半导体国产替代逻辑及消费电子复苏与AI硬件创新。公司具备技术壁垒与产品矩阵、客户资源与市场渠道、研发与产能优势及财务弹性与市场预期等核心竞争力。
我国工业控制领域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国产替代进程加速。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即将召开,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融合,预计将释放政策红利并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龙头企业如中控技术、汇川技术等将直接受益于国产替代和设备更新红利。
人形机器人产业革命进入爆发前夜,国产供应链卡位战白热化。宇树科技等企业订单激增,上海、深圳落地财税补贴政策,特斯拉Optimus等产品技术突破,国产化率提升叠加规模效应显现,核心部件降本空间超40%。
军工大单落地,某重点型号装备确认采用超万级碳纤维部件,首批订单价值超10亿元。技术验收完成,T1100级碳纤维万层叠压工艺通过军工专家组认证。设备采购放量,头部企业近期密集订购大型热压罐(关键生产设备)。核心逻辑包括技术壁垒突破、应用场景爆发和成本下降拐点。受益板块包括核心材料、设备厂商和下游应用。
高端射频器件国产化核心标的,行业高壁垒,国产替代空间巨大。达利凯普技术突破,成为华为、中兴、航天科工等核心供应商,受益于5G+军工双赛道爆发。
金石三维以11.5亿收购汇纳科技,构建'3D打印+AI+算力'生态布局。金石三维是中国增材制造领军企业,此次收购将整合双方技术优势,打造智能增材制造技术体系、云端协同制造平台和'3D打印+'产业集群。未来汇纳科技有望承接金石三维核心资产,净利润有望大幅提升。
金石三维实控人江泽星以3亿元出资控股汇纳科技,通过协议转让+定增认购实现高杠杆并购,标志着金石三维正式开启‘3D打印+AI+算力’三位一体的资本化征程。公司具备全产业链生态整合能力,技术覆盖七大主流工艺,设备线覆盖全场景,金属3D打印设备装机量跻身全球前十。自主研发的特种材料突破海外垄断,性能超越国际同类产品。预计注入后汇纳科技将承接核心资产,2025年净利润有望大幅提升。
美利信通过一体化压铸技术和CTP集成方案提升电池包性能,同时进军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领域,并有望通过北美工厂打通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公司未来营收和利润增长潜力大,市值有望达到180亿。
美利信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零部件、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及人形机器人结构件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未来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并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军工电子作为新质战斗力的底层‘神经中枢’,技术迭代与产业链乘数效应共振,推动无人机、卫星通信等新质装备发展。国产替代突破拉动产业链升级,相控阵雷达市场启动,T/R组件龙头业绩弹性凸显。
美利信通过一体化压铸技术降低电池包重量,CTP集成方案提升电池体积利用率,同时进军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领域,并成为人形机器人结构件供应商。公司未来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设备及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快速增长。

标签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