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钨:军备+总量指标收紧

2025 年一季度,钨精矿产量同比增长不到 1%,而硬质合金产量同比增长接近 10%。这一数据表明,产业链重心逐渐向后端转移,后端产品的增幅显著高于前端产品,原料趋紧的态势得以延续。从出口角度看,1-2 月出口小幅下降,月降幅扩大至 27%,进口量则同比增长20%,其中钨金矿进口增长超过 40%。值得注意的是,内外价差的扩大导致进口原料价格下降成为常态,这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供应紧张局面。此外,尽管国际市场上其他地区交易税费较低,但中国进口钨矿仍需承担 13%的贸易增值税,这也使得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减弱。


2025 年一季度,钨价同比上涨 15%,这一趋势自 2023 年起便已显现并延续至今。管制政策出台后,国内外钨价均加速上涨,显示出市场对供应紧张的强烈预期。预计 2025 年钨价波动空间将在 20%-30%之间,均价可能达到 16 万元左右,阶段性高点可能触及 17 万元。然而,在没有重大事件支撑的情况下,价格突破 20 万元的可能性较低。历史数据显示,价格波动通常与供需基本面密切相关,且在大国博弈等外部因素影响下,价格可能出现非理性波动。


2025 年一季度,钨产品出口累计降幅达 27%,主要受政策调整影响。进口量虽有明显增长,但增幅较去年有所放缓。根据现行管制政策,出口并非完全禁止,而是通过两用物项管理进行调控。深加工产品出口保持畅通,而原料级产品出口受到限制,预计受影响的比例约为一半。具体来看,原料级产品如钨粉和氧化物的出口受限,而硬质合金类制品如刀具等则不受限制,这为我国钨深加工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核聚变实验堆对钨的需求预计将达到 3000 多吨金属量,占中国消费量的 5%左右。随着国际和国内实验堆建设步伐加快,这一需求将持续增长,成为钨消费的新增长点。当前,全球范围内多个核聚变实验堆项目正在推进,包括中国的合肥实验堆在内的多个设施正加紧建设。

这些项目对高性能钨材料的需求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高温、高辐射环境下使用的特殊钨合金。未来,随着核聚变技术逐步走向商业化应用,钨作为关键材料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其市场需求也将迎来长期增长。

大湖塘矿作为国内重要的钨矿资源,预计建设周期为 2-3 年,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实现投产。然而,珠西矿由于尚未完成矿权下放,短期内难以进入实际投产阶段。新建矿山在投建过程中面临尾矿库和土地红线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投建周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而对整体供应节奏产生影响。


2025 年一季度数据显示,硬质合金领域需求增长接近 9%,主要增量来源于耐磨件和刀具产品,其应用领域集中在基建、采掘和道路施工等行业。木材加工领域的增长率达到 15%,显示出较高的市场需求潜力。相比之下,化工领域的增长较为有限,而铁合金领域则呈现小幅增长态势。从整体来看,硬质合金的增量显著高于其他板块,进一步体现了下游制造业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提升。

当前行业库存处于较低水平,且随着深加工产品的增长幅度大于原料端,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库存紧张局面。价格方面,目前市场报价高于去年水平,生产企业在面对高位价格时,倾向于通过降低库存或锁定订单后再采购原料的方式规避生产风险。这一策略反映了企业在高成本环境下的谨慎态度,同时也表明市场供需关系仍处于偏紧状态。


巴库塔矿投产影响:巴库塔矿一期产能预计释放 7000 吨金属量,满产需 1-2 年时间,远期产能可达 8000 吨。尽管新增供给将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国内消费增量足以平衡这部分供应增长,因此供需缺口依然存在。从长期来看,巴库塔矿的投产虽会缓解部分供应压力,但难以彻底改变全球钨市场的供需格局。


-----------------


【国盛有色】钨:军备+总量指标收紧,钨价再次逼近2011年前高
价格:截至5月8日,APT价格22.1万元/吨,较4月初上涨6%;钨精矿价格15万元/吨,较4月初上涨8%。自2024年上半年冲高后,钨价再次冲击2011年历史高点。

#区别于危机反转及炒作驱动;本轮钨价上行为供需充分博弈的结果
历史来看,2011年为近20年历史高点,APT/钨精矿分别达到24万元/吨与16万元/吨,彼时经历金融危机后复苏的金属牛市,钨价冲上史高;而2013年钨价亦有一轮冲高,主要来自地方收储及钨龙头公司进场炒作,基本面实际偏弱。本轮钨价上行为供需充分博弈形成的结果,价格扭曲因素较弱:若剔除18-20年trump1.0、泛亚暴雷及疫情影响,本轮钨价上行周期起点始于2016年,对应全球钨矿供应面临瓶颈,产业链“以时间换空间”消化前述需求侧不利因素,资源稀缺性逐步显现,并成为钨价核心驱动因素。

#中长期:供给刚性+需求弱复苏为钨价主要叙事;钨价有望稳健上行

供给端:历经多年开采,中国资源供应面临瓶颈,未来增量项目有限;近年新探获超大型矿山如朱溪钨矿、大湖塘钨矿仍处于早期阶段,考虑建设周期,五年内或难有放量。海外矿山今年起批量落地,但落地成色存疑,如主要增量矿山巴库塔钨矿由年初投产推迟至三季度。综合来看,未来三年资源端供给刚性确定性较强。

需求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也是中国钨品第三大进口国(2024年占比11%),其关税政策对钨品消费端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关税政策-制造业增速-硬质合金消费-钨品需求”的间接传导路径,通过制造业通道对钨品消费形成系统性压制,直接出口影响相对较弱。目前关税中长期影响尚未可知,在不确定性预期下,预计企业生产、备库谨慎,我们预计钨品消费延续弱复苏为主。
#短期催化:军备+出口管制流程跑通+总量控制指标收紧;钨价短期表现偏强
军备用钨:钨广泛用于常规弹药、装甲、航空航天耐温部件等,故被冠以“战争金属之王”,亦构成钨品“战略属性”的需求底层逻辑。2025年,美、中、俄、欧均扩大军备支出预算,印巴冲突亦给予各方军扩理由,预计今年军备将贡献钨品重要需求来源。

出口管制:3月钨品出口量达502吨,同比-63%,25Q1累计出口钨品(不含刀具)2,571吨,同比-25%。新纳入管制列表的碳化钨、氧化钨、APT等粉未制品出口量骤降至0,钨杆、钨条等硬质合金出口是同环比明显下降。参考其他管制金属,一般管制物项出口归零后即为拐点信号,出口复苏带动内盘价格上涨。具体至钨品,由于4月初美国关税扰动,钨品管制物项审批流程受阻,出口恢复进程有所延迟,我们预计5月审批流程或有进展。
总量指标:4月21日,国内收紧了2025年第一批钨矿开采配额,相较于2024年首批指标量下滑6.45%。主要产区江西钨矿降幅超过10%。

#投资建议
在“资源品偏紧”与“需求弱复苏”的格局未明显扭转的情况下,资源品仍将占据产业链利润大头,具备资源优势的企业将充分受益于资源供给偏紧带来的超额利润;同时国内钨品深加工产品高端化、国产替代大势所趋,具备高端加工能力的企业有望受益于后端工艺附加增益。综上,具备资源保供+精深加工的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钨行业景气周期。
相关标的:中钨高新、章源钨业、厦门钨业

资讯解析

行业:
有色金属
标的:
中钨高新 章源钨业 厦门钨业
标签:
钨价上涨 供需紧张 出口管制 核聚变实验堆 深加工产业 钨矿及硬质合金 军备需求 深加工产业发展
摘要:
2025年一季度钨产业链数据显示,后端产品增幅显著高于前端,原料供应紧张持续。钨价同比上涨15%,预计2025年波动空间在20%-30%之间。出口受政策调整影响下降27%,但深加工产品出口畅通。核聚变实验堆需求成为新增长点。巴库塔矿投产对市场影响有限,供需缺口仍存。
多方:
钨价上涨趋势明显,供需紧张局面持续,后端产品需求增长显著,核聚变实验堆需求成为新的增长点,具备资源保供和精深加工能力的企业将受益于行业景气周期。
空方:
出口政策调整对原料级产品出口限制较大,巴库塔矿投产对市场影响有限,供需缺口仍存,价格突破20万元的可能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