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双降与谈判共振下的A股:黎明前的黑暗?

近日,降准降息和重启谈判的消息一度重上热搜,在这里简单说说我的看法。#降息降准!一揽子利好来了!# #降准又降息!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一、

尽管降准降息理论上通过释放流动性和降低融资成本刺激市场,但当前市场可能将宽松政策解读为经济基本面恶化的信号。例如,历史案例显示,2018年贸易战期间,央行多次降准但A股仍经历数月调整,表明若市场认为政策对冲无法抵消经济下行压力,宽松措施反而会强化悲观预期。

降准释放的银行体系资金可能难以有效流动。指出,流动性需转化为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才能支撑企业盈利,但当前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显示企业盈利修复缓慢,可能在未来导致资金滞留银行间市场。

降息可能加剧中美利差倒挂,叠加贸易战谈判的不确定性,外资可能加速撤离新兴市场。若当前类似情景重演,A股流动性将面临压力。(数据显示近期外资流入趋缓)

二、

历史数据显示,贸易战相关消息首次公布时对股市冲击较大。谈判启动可能被视为摩擦升级的前兆,触发短期避险行为。贸易谈判通常伴随反复博弈,市场信心修复需要实质性协议落地。若谈判初期缺乏明确成果(如关税取消时间表),投资者风险偏好将持续受抑。历史数据显示,2018年G20峰会后的缓和仅带来短暂反弹,市场真.正见底需等待国内政策强.力对冲(如2019年1月降准)。

贸易战对行业的影响已从结构性冲击(如出口依赖型板块)演变为系统性风险,只有内需驱动型行业所受影响稍小。若谈判期间美国扩大制裁清单(如科技领域),外资可能进一步减持相关板块(数据显示科技股近期受外资青睐,但贸易冲突可能逆转趋势)。

三、

尽管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但市场信心不足可能削弱估值修复动力。政策误读和机构预期分歧会导致资金配置紊乱,部分板块当前低估值反而可能成为“价值陷阱”。

内资机构对政策空间预期较低,倾向于防守性配置(如高股息板块),而外资对谈判结果敏感,可能因避险需求撤离。这种分歧导致市场缺乏主线,资金流入分散化(数据显示近期资金流向军工、农业等防御板块)。

近年以来,以降准、减税等组合政策对冲贸易战冲击的效果有限,当前若政策力度未超预期(如未推出财政刺激),市场可能对货币政策形成“脱敏”反应。模型显示,政策分歧会推高风险溢价,加剧波动。

当市场和央行意见不一致时,投资者会担心央行“误判”。这种担心会让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就像你担心朋友借钱可能还不上,会要求更高的利息。

风险溢价(投资者要求的额外回报) = 基础风险溢价(无论是否分歧都存在的风险补偿) + 分歧带来的额外溢价(分歧越大,额外溢价越高)。

用公式表示为: 风险溢价 = 共同风险溢价 + 分歧程度 × 解读偏差的不确定性 。

如2022年美联储持续加息,市场担心“加息过猛会让经济崩溃”,于是大量抛售债券,导致债券收.益.率(相当于利息)飙升(比如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3%涨到4%),这就是分歧带来的额外风险溢价。

如果市场认为央行政策滞后严重,未来会纠错。那么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滞后往往会导致股价中短期承压,长期利好。因为预期决定走向。市场的主力资金会集中押注那些长期没有兑现的预期以博取更大的机会(公式尾项飙升),而在中短期内节约弹药,减少日常流动性的管理(这可以解释近期没有主线,保持“跷跷板”状态的原因)。因此,目前的问题是,这个中短期的时间窗口,大概是多久?

四、

2018年3月贸易战爆发后,尽管央行4月降准1个百分点,上证指数仍从3200点跌至2440点,跌幅达24%。当前若政策真空期延长,市场可能复制这一路径,即从政策底到市场底,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

2020年3月美联储降息150bp与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署共同推动A股反弹,但当前环境不同:一是美国通胀限制降息空间,二是协议“去关税化”难度更高(提及特朗普“基准关税”新规)。这可能会进一步延长从政策底到市场底的“3个月”的时间窗口,换言之,这可能是一个保守估计。

综上,降准降息与贸易谈判的组合本质上是 “宽松政策对冲外部风险” 的经典框架,但其有效性依赖于市场对政策意图和经济前景的同步认可。当前环境下,内外部不确定性叠加机构预期分歧,可能导致政策工具被逆向解读为“力不从心”的信号,从而放大市场波动。若谈判初期未释放超预期利好,A股或需通过进一步下探完成分歧预期的充分定价。本人认为,从8月份开始,或将产生比较关键的机会窗口。

且候八月雾散,晴光漫过青峦。S德银嘉实沪深300指数ETF(ASHR)S

资讯解析

行业:
金融
标的:
德银嘉实沪深300指数ETF
标签:
降准降息 贸易谈判 流动性 外资 市场信心 银行 证券 保险 流动性释放 货币政策 贸易战 外资流动
摘要:
文章讨论了降准降息和贸易谈判对市场的影响,指出宽松政策可能被解读为经济基本面恶化的信号,并分析了历史案例和市场反应。
多方:
宽松政策可能释放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刺激市场。贸易谈判若取得实质性进展,可能提振市场信心。
空方:
宽松政策可能被解读为经济基本面恶化,贸易谈判不确定性可能加剧外资撤离,市场信心不足可能削弱估值修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