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光威复材供货歼-10机身

光威复材作为国内碳纤维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产品在歼-10系列战斗机的研发与升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复合材料应用方面推动战机性能提升。
1. 碳纤维在歼-10系列中的应用
歼-10的早期型号:早期歼-10的复合材料使用比例约为6%,主要用于雷达罩、前机身、副襟翼等次承力结构部分。随着型号升级,歼-10后续批次(如歼-10C)在雷达罩、垂尾等关键部位进一步扩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以减轻重量并增强结构强度 
技术突破:光威复材的T300级碳纤维自2010年起稳定供货军方,用于歼-10、歼-11B等机型,替代进口材料。T800H级高强中模碳纤维已通过验证,未来将更多应用于歼-10C的承力结构件,显著提升复合材料渗透率 
2. 光威复材的核心优势
 军用市场主导地位:光威复材是国内最大的军用碳纤维供应商,市场份额达70%,与沈飞、成飞等主机厂长期合作,客户粘性极强。2024年签订的36.64亿元军品合同(涉及T800等型号)进一步巩固其供应地位 
 全产业链布局:公司覆盖从原丝到复合材料制品的全产业链,具备自主生产碳纤维生产线设备的能力,打破国际封锁,确保军用材料自主可控。
 技术迭代:公司持续研发高性能碳纤维,如T1100级和M系列高模纤维,适配四代机、无人机等新型装备需求,支撑歼-10后续升级及下一代战机的材料需求 
3. 市场驱动与未来潜力
军机换代需求,碳纤维在军机中的渗透率从5%向国际先进水平(F-35约36%)靠拢,光威复材将直接受益 
国产替代与外贸拓展:歼-10CE(出口型号)已出口巴基斯坦、埃及等国,订单超250亿元。光威复材作为核心材料供应商,随军贸增长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4. 风险与挑战
 行业竞争加剧:国内碳纤维产能扩张可能导致价格竞争,需关注公司高端产品(如T800H)的验证进展及成本控制 
 订单交付周期:军工产品受政策及验收流程影响,36.64亿元大订单执行周期至2027年,需跟踪产能释放节奏 
总结
光威复材通过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的研发与量产,深度参与歼-10系列战机的升级换代,并逐步向更高端型号(如歼-20、无人机)及民用领域(C919、低空经济)拓展。其技术壁垒与军品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使其在国防现代化进程中占据核心地位。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其产能释放进度及新型号验证进展。

资讯解析

行业:
新材料
标的:
光威复材
标签:
碳纤维 歼-10 军工 国产替代 光威复材 国防军工 军工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
摘要:
光威复材作为国内碳纤维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产品在歼-10系列战斗机的研发与升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复合材料应用方面推动战机性能提升。公司通过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的研发与量产,深度参与歼-10系列战机的升级换代,并逐步向更高端型号及民用领域拓展。
多方:
光威复材作为国内碳纤维领域的龙头企业,技术壁垒高,军品供应链不可替代,未来在国防现代化进程中将占据核心地位。随着军机换代需求的增加和国产替代的推进,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空方:
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价格战,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此外,军工产品受政策及验收流程影响,订单交付周期较长,可能影响公司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