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突破:智元研究院发布国内首款消费级外骨骼「踏山AsExo-TK1000」,融合AI步态预测与力矩自适应技术,开启民用化新阶段。
景区应用爆发:
北京八达岭长城、成都青城山、泰山、武功山等景区引入外骨骼机器人,助力游客登山,老年群体反响热烈(84岁老人登顶武功山)。
租赁服务走红:泰山“80元租3小时”成网红项目,网友调侃秒变“登山战神”。
媒体聚焦:CCTV2、CCTV13、环球时报、澎湃新闻等密集报道,外骨骼机器人成为“五一”文旅科技融合的标杆案例。
逻辑推演:政策支持(银发经济+智能装备)+技术成熟+场景落地,外骨骼机器人从医疗/工业向消费端渗透,千亿级市场蓄势待发。
产业链合作: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手湘江时代、慕尼黑工业大学AIR研究所,加速具身智能全球化布局。
商业化进展:奇瑞与AiMOGA团队研发的墨甲人形机器人完成220台全球交付,B端应用落地提速。
景区赋能:人形机器人与外骨骼共同亮相多地景区,服务、导览等功能受追捧(中国经营报报道)。
催化预期:2024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特斯拉Optimus、国内厂商进展或成下一轮行情引爆点。
国产突破:
DeepSeek发布6710亿参数模型Prover-V2,数学推理能力再升级。
华为向受限客户交付CloudMatrix 384 AI芯片集群,订单持续增长。
海外动态:
微软Azure云收入增33%超预期,AI驱动云计算高增长。
Anthropic呼吁美国限制AI芯片出口,中美科技博弈加剧。
英伟达紧急开发对华“特供版”AI芯片,争夺中国市场。
核心矛盾:算力自主可控(国产替代)VS 全球技术封锁,华为昇腾、寒武纪等产业链受益。
PC鸿蒙化:余承东宣布5月推出鸿蒙电脑,终端全场景生态闭环迈出关键一步。
政策加持:深圳5月9日召开鸿蒙生态扶持政策宣贯会,“深政助企”推动开发者与厂商入局。
预期差:鸿蒙PC或将颠覆Windows传统优势,软硬件协同企业(润和软件、软通动力)迎价值重估。
俄乌冲突衍生机会:
美乌签署矿产协议及重建基金,战略资源(铀、稀土)与基建修复需求提升。
可控核聚变:
合肥BEST装置总装提前2月启动,国内小型核反应堆供电数据中心项目论证中。
曹操出行IPO:吉利系再添上市平台,关注智慧出行生态链机会。
策略建议:
短线:聚焦外骨骼机器人(景区合作+消费级产品)、鸿蒙PC发布前的事件驱动。
中线:跟踪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AI算力国产化替代(华为链)。
长线: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与地缘资源安全。
(风险提示:技术落地不及预期、国际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