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皮肤、PEEK材料:
结构件轻量化引发新材料革命:人形机器人自重降低有效的减少了能耗,以塑代钢从根本上解决了机器人材料过重带来的续航和灵活性问题, 感知需求提升带来新材料机遇:随着人们对于人形机器人精细操作的需求日益增长,灵巧手作为感知和执行机构,将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带来更多新材料机遇传感器是机器人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触觉传感器应用较多,电子皮肤产业端方面,全球已初步形成以欧美日企业为主导、国内厂商加速突破的格局。海外厂商中,SynTouch、Novasentis、TekscanInc.、Interlink Electronics、JDI、Baumer、Fraba等在高精度触觉传感器方面具有领先布局。Tekscan的柔性压力传感器阵列被用于工业机械臂的精密抓取控制,SynTouch的BioTac传感器则成为仿生手研发的标杆技术。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作为全球人形机器人风向标,其采用的Interlink压阻式传感器,通过压力-电阻转换原理实现触觉反馈,或有望成为长期主流路径。
国内方面,与特斯拉技术路线一致的布局的部分厂商包括汉威科技子公司苏州能斯达研发的柔性纳米仿生电子皮肤包含压阻式技术;福莱新材FOS系列电子皮肤具备多模态感知融合(压力+温度+剪切力),采用柔性印刷电子工艺将不同功能层集成于单片基底,解决多传感器协同误差问题;德尔未来与高校联合开发自供电透明E-skin,解决传统传感器刚性问题;祥源新材生产的发泡材料可作为传感器的压电功能层,实现压力和震动的感知,在实验室技术层面验证了压阻式传感方案的可行性;申昊科技已形成接近式、预接触式、接触式、指压式四大基础产品矩阵;日盈电子电子皮肤压阻式产品聚焦于指尖,单指27触点(2温度+25压力)。此外,天奈科技碳纳米管电子皮肤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沃特股份在导电水凝胶等柔性电子皮肤电极材料方面有研发和生产优势;奥迪威突破传统超声波赛道,推出“电子皮肤”,且同时集成了感知压力、温度、滑动、冲击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