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钨价上涨500元 钨精矿库存处于历史低位

据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4月18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报313,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500元。细分市场呈现“矿强粉弱”特征:

钨精矿:65%黑钨精矿报价14.5万元/标吨,持货商惜售情绪加剧,江西、湖南主产区环保限产导致现货流通量不足70%;

APT(仲钨酸铵):价格试探性上探至21.4万元/吨,但冶炼厂倒挂压力显著,实际成交以长单为主;

钨粉与碳化钨粉:分别报319元/公斤和314元/公斤,成本传导效应下价格被动跟涨,但硬质合金企业订单跟进不足,市场呈现“有价无量”特征;

宏观支撑: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10.9%,为高端钨需求提供基本面支撑。

一、核心矛盾拆解:供应紧缺VS需求结构性分化

1.供应端“紧上加紧”

国内库存逼近警戒线:钨精矿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主产区环保限产常态化,章源钨业、中钨高新等头部企业连续三个月上调长单报价;

国际产能释放延期:哈萨克斯坦巴库塔钨矿(全球第四大WO₃资源量)因融资问题推迟至三季度投产,欧盟拟斥资建立10万吨钨战略储备,加剧全球资源争夺;

再生钨短期难补缺口:再生钨回收量同比增18%,但技术瓶颈导致产能释放缓慢,短期内难以缓解原生矿压力。

2.需求端“冰火两重天”

高端领域逆势增长:

光伏钨丝:渗透率提升至12%,厦门钨业斥资20亿元扩建产线,目标市占率突破85%;

硬质合金:数控刀具、军工合金进口替代加速,中钨高新数控刀片全球市占率第一,比亚迪、中车等高端客户订单环比增15%-20%;

中低端市场萎缩:

美国对华加征50%关税导致钨铁出口价格承压于38.5-39.5美元/千克,海外订单同比降幅超40%。

3.资金与政策博弈

资金流向分化:4月18日钨概念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32亿元,但厦门钨业、中钨高新获机构逆势增持,反映市场对技术壁垒企业的长期看好;

政策调控深化:国内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维持11.4万吨,出口配额缩减倒逼企业转向高附加值产品,欧盟战略储备招标或催生阶段性行情。

二、龙头企业动向:技术突围与资源整合并进

厦门钨业:全球最大钨粉生产基地加速布局光伏钨丝,预计2025年投产100亿米产线,目标年收入增量超10亿元;

中钨高新:完成柿竹园钨矿资产注入,形成全产业链闭环,硬质合金产能计划2026年提升30%,并研发全球最细0.01mm极小径铣刀;

章源钨业:4月上半月长单采购价上调3.27%,APT及碳化钨粉年产能分别达1万吨和6000吨,资源自给率提升至20%。

三、未来趋势研判:高位震荡与战略机遇并存

短期逻辑:

价格支撑与压力并存:钨精矿成本线(14.2-14.5万元/标吨)形成底部支撑,但出口疲软与库存消化缓慢抑制上行空间,预计二季度钨粉价格维持310,000-315,000元/吨震荡;

资金避险情绪升温:钨概念板块振幅扩大至8.02%,建议关注低估值资源型企业如湖南黄金、广晟有色。

长期转型路径:

技术驱动溢价:光伏钨丝(渗透率目标2026年达20%)、超硬合金刀具(替代进口份额超30%)等高毛利产品成核心增长极;

全球资源定价权重构:中国凭借70%矿储优势主导供应链,欧盟战略储备计划或推升资源溢价。

资讯解析

行业:
有色金属
标的:
厦门钨业 中钨高新 章源钨业 湖南黄金 广晟有色
标签:
钨价上涨 供应紧张 需求分化 光伏钨丝 硬质合金 钨产业 稀有金属 环保限产 高端制造
摘要:
4月18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报313,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500元。钨精矿价格持稳,APT价格试探性上探,钨粉与碳化钨粉价格被动跟涨。供应端紧张,需求端呈现结构性分化,高端领域增长明显,中低端市场萎缩。
多方:
钨价上涨受供应端紧张和高端需求增长支撑,龙头企业通过技术突围和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长期看技术驱动和全球资源定价权重构将带来战略机遇。
空方:
中低端市场受美国关税影响萎缩,出口疲软与库存消化缓慢抑制上行空间,资金避险情绪升温,钨概念板块振幅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