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国产走出一个全球FIC

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产危重症领域的First in class分子横空出世。


5月6日,远大医药宣布其全球创新药物STC3141在中国开展的用于治疗脓毒症二期临床研究成功达到终点。


在远大医药公布的STC3141部分临床结果中,STC3141高剂量组在主要终点第7天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较基线变化的表现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同时次要终点趋势与主要终点一致,患者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过去全球有大量的研发者投入该领域,但由于脓毒症的复杂性导致创新药物开发的失败率极高,迟迟未有相应的特效药物出现。


而基于脓毒症创新药物的稀缺性,STC3141未来有望在国内快速上市并惠及更多重症患者,作为全球同类首创重建免疫稳态为中心的治疗方案,未来有望通过海外授权方式释放庞大的出海价值。


01 脓毒症未满足临床需求


脓毒症(又叫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也是一种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该症若未及时有效的干预,死亡率将迅速超过30-35%。所以,其急救性质与器械中的止血类耗材相近,一旦相关管线成药必具备爆品及现金奶牛潜力。


目前,脓毒症的攻克属于世界性难题。在美国,至今脓毒症仍然是住院患者的第一大死因,死亡率在35% ~54%;在我国每年约有近250万脓毒症患者,脓毒症药物的开发属于国家鼓励开发的治疗危重症临床急需药品,同时也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支持品种。


针对脓毒症,目前临床治疗为综合治疗方法(如控制潜在感染、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宿主反应调节),几十年来鲜有特异性治疗新药获批。


当前脓毒症治疗市场的主要产品类型包括抗生素类、抗病毒类、抗炎药物和免疫调节剂,但各自具备不同的局限性。以占据主导地位的抗生素类药物为例,比如耐药性问题、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等,而再如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无法有效调节免疫反应,甚至可能因过度抑制免疫系统而导致病原体扩散。


近年唯一一个以脓毒症为适应症的重组活化蛋白C(2002年FDA获批)也因疗效不确切于2011年10月撤市。尽管有高度的未满足临床需求,但脓毒症创新药开发成功率极低,极少有企业将脓毒症作为业务优先布局的方向。


据Wise Guy Reports数据,2024年全球脓毒症治疗药物市场规模为125.4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3.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8%。而据贝哲斯咨询 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脓毒症治疗市场规模约为230.71亿元人民币。

(图源:Wise Guy Reports)


这意味着,一旦STC3141能够获得监管机构认可,不仅是FIC且独占性的药物,同时市场足够广阔。


02 STC3141机制的合理性与成药性


STC3141实现对因治疗,围绕脓毒症治疗的核心目标——维持免疫稳态。


脓毒症往往会经历过度激活阶段(容易引发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免疫抑制阶段(患者容易继发感染进而加重病情),维持免疫稳态需要实现避免过度炎症反应、预防免疫抑制和促进恢复。


STC3141的活性成分是一种多阴离子分子,研究表明脓毒症患者体内循环组蛋白水平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STC3141能够通过中和细胞外游离组蛋白和中性粒细胞陷阱网(NETs),减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STC3141临床前数据曾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ritical Care》发表,证明其可以通过靶向组蛋白修饰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炎症风暴,以及在脓毒症和ARDS模型中的器官保护作用。


而在2024年底NIH公示的STC3141一期临床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中,在26名SOFA评分≥2的脓毒症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有18名(69.2%)完成了ICU第8天的完整治疗方案,其余8名患者有4名提前出院、1名过早出ICU、1名SAE、1名需要其他治疗和1名死亡,这一定程度证明了STC3141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潜在安全性。

有效性上,STC3141的二期成功进一步宣告了其成药性,二期临床中STC3141药物治疗组第7天的SOFA评分较基线显著下降,尤其是高剂量组,降幅明显大于安慰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和临床意义。并且在此前的多个临床中,STC3141在帮助患者脱离呼吸机、脱离升压药和缩短ICU住院时间等有效性指标方面均体现了积极信号。


03 STC3141走向与远大布局


脓毒症作为全球未满足临床的空白,STC3141能否以二期临床数据获取附条件批准实现快速上市无疑是市场关注的。


据远大医药最新的对外交流,公司也在准备与监管机构沟通STC3141审批路径,争取以现有临床数据实现有条件获批的上市路径,若无法按此路径上市,那么将与监管沟通设计有针对性的三期临床。


另外STC3141出海也是一大关注点,公司早前计划在二期读出后符合预期的优异临床数据正式启动对外授权。值得注意的是,STC3141已在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英国、波兰等国家获批七个临床批件,并完成了四项针对患者的临床研究,均成功达到临床终点;在有全球临床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其未来海外授权的交易总额,值得期待。


尽管潜力脓毒症药物稀缺,但研发脓毒症药物的AM-Pharma发展史也值得借鉴,其开发了一款重组人碱性磷酸酶ilofotase alfa,在当时有望成为全球首个治疗败血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药物,2015年辉瑞斥资8750万美元收购了公司少数股权,随后ilofotase alfa未达到二期临床终点,辉瑞在2018年拒绝全面收购公司。后续ilofotase alfa对肾功能显著、渐进和持续改善潜力被协和麒麟看重,后2021年协和麒麟以2000万欧元首付+3000万欧元及1.95亿欧元监管里程碑费用买下日本开发权益。


ilofotase alfa仅日本权益就能在2021年卖出如此高的价格,这也进一步验证了远大医药STC3141的出海价值。


除了STC3141之外,远大医药还布局了一款脓毒症新药APAD,通过拮抗多种病原体相关分子(PAMPs),抑制免疫细胞过度活化,阻断脓毒症早期炎症风暴的启动;据公司介绍,APAD与STC3141存在协同作用,APAD负责病原体清除,STC3141避免过度免疫反应,更好的解决和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器官损伤问题。

结语:过去几年,远大医药凭借着稳扎稳打在核药、眼药、呼吸及危重症领域布局落子,如今迎来了全面的开花结果,核药进一步业绩爆发、眼药及吸入制剂也迎来收获季节,而脓毒症初步成药性验证则是大彩蛋,公司上限有望被进一步打开。

资讯解析

行业:
医药
标的:
远大医药
标签:
远大医药 STC3141 脓毒症 创新药 临床研究 生物医药 危重症治疗 脓毒症治疗 First in class药物
摘要:
远大医药宣布其全球创新药物STC3141在中国开展的用于治疗脓毒症二期临床研究成功达到终点,该药物有望成为国内首个治疗脓毒症的特效药,并具备出海潜力。
多方:
STC3141的二期临床成功验证了其成药性,未来有望快速上市并惠及患者;脓毒症治疗市场广阔,STC3141作为FIC药物具备独占性优势;远大医药在核药、眼药等领域的布局已进入收获期,脓毒症药物的成功将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空方:
脓毒症药物开发难度大,历史失败率高,STC3141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虽然二期临床达到终点,但三期临床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海外授权及商业化进程可能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