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背景:中美博弈加速全球贸易链重构
2025年4月,中美关税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互征关税幅度攀升至125%,直接冲击全球供应链稳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加速推进两大战略:
1.供应链突围:降低对美依赖,向“一带一路”及东盟市场倾斜。2024年对东盟出口占比已升至16.4%,RCEP红利推动区域贸易额年均增长超12%。
2.人民币国际化破局:CIPS、mBridge、BRICSPay三大系统协同发力,构建非美元支付生态,2024年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突破175万亿元,同比增速达43%。
二、投资主线一:供应链多元化下的“非美红利”
核心逻辑
-政策导向:中国对“一带一路”基建投资年均增长15%,东盟新能源、数字经济需求激增,推动中国技术输出。
-市场替代:美国市场缺口由东盟填补,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越、马、泰机电设备出口同比增25%-40%。
-产业升级:国产高端制造(5G设备、新能源车)全球份额扩张,海外本地化生产需求爆发。
核心标的
1.小商品城(600415):
-核心逻辑:旗下“义支付”(YiwuPay)获跨境人民币资质,覆盖东盟50万商户,2025年一季度对东南亚出口额同比增长45%。
-增量空间:RCEP原产地规则优化推动贸易成本下降10%,公司跨境物流SaaS平台接入中老铁路数字化通道。
2.中油资本(000617):
-能源结算龙头:控股昆仑银行主导中伊石油人民币结算(占比90%),2025年一季度能源贸易融资规模突破300亿元。
-政策催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政策推动能源人民币计价,公司跨境结算费率较SWIFT降低50%。
3.中远海控(601919):
-物流基建壁垒:控股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新加坡码头,2024年“一带一路”航线货运量占比提升至35%。
-RCEP红利:东南亚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2%,数字化物流平台降低中转成本15%。
三、投资主线二:人民币国际化“三驾马车”
核心逻辑
-技术突破: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CBDC)重塑跨境支付效率,mBridge实现8秒跨境结算,成本仅为传统模式1/10。
-政策加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行动方案明确扩容CIPS直参行,2025年目标覆盖150个国家。
-地缘催化:金砖国家本币结算协议落地,巴西、沙特原油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突破20%。
核心标的
1.四方精创(300468):
-技术制高点:独家参与央行mBridge全栈建设,智能合约协议通过BIS认证,2025年跨境支付业务营收占比突破55%。
-增量订单:与渣打银行合作推出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处理效率提升80%。
2.长亮科技(300348):
-银行IT垄断:覆盖国内70%的CIPS直参行,2025年一季度跨境结算系统订单同比增长120%。
-出海加速:为中东银行搭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沙特项目贡献营收超2亿元。
3.华峰超纤(300180):
-新兴市场爆发:子公司威富通为沙特、阿联酋银行交付数字人民币系统,2025年一季度中东订单金额同比增长200%。
-技术壁垒:独创“双离线支付+反洗钱”双引擎,连续3年0故障运行。
4.新大陆(000997):
-终端垄断:数字人民币POS终端市占率超40%,东南亚50万商户覆盖量同比增200%。
-政策红利:六大行数字人民币受理系统独家服务商,硬件替换需求推动净利率升至25%。
四、策略建议:攻守兼备,聚焦三大方向
1.短期防御:
-高股息避险:中远海控(股息率5.2%)、中国银行(股息率6.1%)对冲市场波动。
-必选消费:贵州茅台(东盟免税店渠道扩张)、伊利股份(东南亚乳制品需求增长)。
2.中期进攻:
-技术突围:四方精创(mBridge协议层)、长亮科技(CIPS系统升级)。
-新兴市场:小商品城(东盟电商)、华峰超纤(中东支付基建)。
3.长期战略:
-数字基建:新大陆(终端生态)、广电运通(跨境兑换机)。
-能源结算:中油资本(石油人民币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