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600获证与国产大飞机产业链深度解析:技术突破、市场扩张与国产替代共振 一、AG600“鲲龙”取证:填补战略空白,构建应急救援新体系 技术参数与核心能力 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最大起飞重量60吨,机身长38.9米,翼展38.8米,搭载4台WJ-6发动机,最大航程4500公里,20秒可汲水12吨,单次灭火覆盖面积超4000平方米。 多任务场景覆盖:除森林灭火、海上搜救外,还可执行物资运输、通信中继、极地科考等任务,填补我国大型特种飞机空白。 产业链协同与国产化突破 材料与制造:机身采用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国产化率超80%),中航工业旗下企业承担关键部件制造(如中航西飞负责机身结构)。 适航经验积累:15年研制周期(2010年立项至2025年取证),为后续C929、MA700等机型适航审定提供路径参考。 二、C919东南亚市场突破:政策红利与产能扩张共振 地缘战略布局 越南合作深化:越南修订航空法规,允许CAAC认证飞机进入,越捷航空计划租赁C919并探索本土化生产。 马来西亚与老挝落地:中马联合声明支持引进中国飞机,老挝航空C909(ARJ21)已执飞万象-昆明航线,为C919铺路。 产能爬坡与国际认证 产能规划超预期:中国商飞2025年供应商大会披露,C919产能2025年提升至75架/年(原计划50架),2029年达200架/年,年复合增速32%。 欧洲适航进程:EASA已完成C919技术审查,预计2025年内获认证,为进入欧盟市场扫清障碍。 三、关税倒逼国产替代:供应链重构与核心技术突破 波音份额收缩与C919替代加速 关税冲击:美国对华飞机加征125%关税,中国航司暂停接收波音737 MAX,预计未来五年波音在华份额下降40%。 成本优势凸显:C919单价约1亿美元(较波音737 MAX低23%),2025年交付量预计占国内窄体客机新增需求的15%。 国产化率提升与关键技术突破 发动机国产化:长江CJ1000A发动机2026年量产,替代CFM LEAP-1C,实现动力系统自主可控。 机载系统整合:中航机载迁至上海,成立五大研发中心,推动航电、液压等系统国产化率从60%提升至85%。 四、投资主线与核心标的 发动机与航材 航发科技(600391):C919发动机零部件核心供应商,承接长江1000A试制任务。 润贝航科(001316):航空化学品与复合材料国产化龙头,深度参与C919供应链。 机体制造与材料 中航西飞(000768):C919中机身、外翼翼盒主制造商,2025年产能提升至30架/年。 光威复材(300699):T800级碳纤维批量供货C919,占机身材料成本12%。 机载系统与维修保障 江航装备(688586):氧气系统与惰性防护系统独家供应商,毛利率超35%。 北摩高科(002985):刹车系统国产替代主力,配套C919及AG600。 市场认知纠偏 产能疑虑消除:商飞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2025年采购额增70%至340亿元),规模化降本驱动毛利率从15%提升至25%。 地缘政治溢价:东南亚市场开拓对冲欧美认证延迟风险,越南、印尼等订单潜在规模超200架。 结论:国产大飞机进入“需求-产能-技术”正循环,建议超配核心赛道 AG600取证与C919产能扩张标志我国航空工业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 建议重点关注发动机国产化(航发科技)、机体制造(中航西飞)、复合材料(光威复材)三大主线,2025年板块估值切换行情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