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外骨骼机器人逻辑,附表格!

1.事件驱动与资金博弈

  • 五一登山热催化:消费级外骨骼成 “户外神器”,振江股份、探路者等标的受游资关注。
  • 板块轮动逻辑:人形机器人退潮期,外骨骼因商业化路径清晰(对比人形机器人技术不成熟)成资金避险选择。

2. 技术突破与成本下降

  • 材料与智能控制:程天科技推出轻量化碳纤维外骨骼(整机 < 2.5kg),结合意图检测技术(响应延迟 < 50ms),实现人机协同自然步态。
  • 消费级产品破圈:程天科技 2500 元消费级外骨骼 15 秒售罄,价格仅为医疗级 1/10,推动 C 端市场认知。
  • 技术迁移加速: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关节控制算法可迁移至外骨骼,开源生态降低开发门槛。

3. 政策催化与标准落地

  • 养老与医疗政策支持: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加大康复辅助器具购置支持”,叠加《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实施,推动外骨骼在康复、养老领域快速渗透。
  • 医疗审批加速:国家药监局加快制定医用外骨骼机器人标准,推动产品合规化落地

二、未来预期:万亿级赛道的成长路径

1. 市场规模与增速

  • 全球市场:2030 年规模预计达 68 亿美元(CAGR 33%),2025-2028 年高速增长期 CAGR 47.7%。
  • 中国市场:2024 年市场规模突破 20 亿元,2028 年达 24 亿元(2023-2028 年 CAGR 50%),医疗康复占比超 50%。

2. 应用场景拓展

  • 医疗康复:辅助截瘫患者行走、中风康复训练,渗透率提升(当前国内康复治疗师缺口达 50 人 / 10 万)。
  • 工业领域:物流搬运、汽车制造场景需求明确,单台设备可降低工伤率 40%。
  • 消费级市场:户外运动(如登山助力)、健康人群运动增强需求崛起,目标客群向年轻化扩展。

3. 技术迭代方向

  • 具身智能融合:结合 AI 大模型优化决策链(如类人思维推理),提升非结构化环境适应性。
  • 材料与能源革新:无源外骨骼(无需充电)普及,UHMWPE 纤维国产替代降低成本 30%。

4. 产业链协同与国产替代

  • 核心零部件:电机、减速机、腱绳(单套医疗外骨骼价值量 1.5 万元)受益于国产化提速。
  • 跨界合作:谷歌与始祖鸟联合研发有源外骨骼(MO/GO™软壳裤),车企(如东风柳汽)部署工业外骨骼。

三、商业化拐点已至,垂直领域加速渗透

外骨骼机器人的爆发本质是技术成熟度、政策红利、社会需求的三重共振:
短期(2025-2026):关注医疗康复器械招标(如伟思医疗)、工业外骨骼量产订单(振江股份)。
中期(2027-2028):消费级市场放量,户外、运动场景成增长引擎,预计价格降至 1000-2000 元区间。
长期(2030+):具身智能 + 外骨骼深度融合,实现从 “辅助工具” 到 “人体增强器官” 的进化。

策略建议:优先布局医疗康复(二类医疗器械注册企业)、核心零部件(电机 / 腱绳)、消费级龙头(程天产业链),规避纯概念炒作标的。


 

资讯解析

行业:
医疗设备、机器人技术、康复辅助器具
标的:
振江股份 探路者 伟思医疗
标签:
外骨骼机器人 医疗康复 消费级市场 国产替代 政策支持 医疗器械 机器人 消费电子 具身智能 康复医疗 五一登山热催化 技术突破
摘要:
外骨骼机器人因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和消费需求增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医疗康复、工业应用和消费级市场是主要发展方向,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
多方:
外骨骼机器人商业化路径清晰,技术成熟度高,政策支持力度大,市场需求旺盛,未来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空方:
消费级市场仍需培育,价格偏高可能限制普及速度;技术门槛较高,部分企业可能面临研发和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