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天元证券|储能电池“催货潮”年中或迎拐点

         储能电池眼下的火热可能很快就会消退。在锂电池产能结构性矛盾之下,储能电芯4月初传出“催货潮”,但据行业预测,本轮储能抢装催货潮大概率在5月底至6月达到高峰,随后逐步消退。

  与此同时,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内卷”席卷而来,部分企业开始调整战略,不再一味追求规模以摊薄成本,而是更加注重盈利与技术差异化。

  “催货潮”或在年中回落

  “业内确实存在‘催货潮’。从政策环境来看,136号文发布后,新能源开发商为规避电价波动风险,许多储能项目集中在4、5月抢装;与此同时,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欧美市场以及从事转口贸易的客户纷纷提前下单。”储能电池厂商鹏辉能源的相关人士表示。

  所谓136号文,即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今年初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该通知明确,在2025年6月1日前并网的存量项目,将采用“差价结算机制”,保障其收益不低于原电价机制;而在2025年6月1日后并网的增量项目,则需完全通过市场竞争来确定电价。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首席分析师兼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思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36号文的出台,促使各发电集团赶在6月1日前,加快储能项目的建设与并网,以求锁定原有收益,进而形成了上半年集中赶工交付的‘抢装潮’。”

  在该轮“抢装潮”下,鹏辉能源重点储能电池排产紧张。“其中,公司去年推出的用于小储的新一代大圆柱电池,从去年至今持续爆单。即便去年新增了两条生产线,仍然满负荷生产。”上述鹏辉能源相关人士说。

  远景动力储能产品解决方案负责人王子钢透露:“得益于公司在储能电池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以及市场需求的拉动,目前远景动力仍保持满产状态。”

  储能电池在政策驱动之下迎来“小阳春”,但“催货潮”或难以长久延续。冯思遥分析称,依据政策时间节点推断,本轮储能抢装催货潮大概率会在5月底至6月达到高峰,随后逐步消退。由于6月1日是新旧并网政策的分水岭,大批项目需要在5月31日前投产并网,预计二季度末的交付压力最大。

  展望下半年,随着强制配储政策红利逐渐出清,行业需求短期内或将有所回落。冯思遥认为,随着强制配储政策的退出,市场将转向由自主化、市场化需求拉动。预计从2026年起,电力现货市场、容量补偿机制等将逐步完善,新型储能独立的调峰调频价值将得以体现,届时储能供需有望重新趋于平衡。

资讯解析

行业:
新能源
标的:
鹏辉能源
标签:
储能电池 抢装潮 政策红利 市场化需求 储能抢装潮 政策驱动 储能电池催货潮 反内卷 电价市场化改革
摘要:
储能电池行业因政策驱动迎来‘催货潮’,但预计将在5月底至6月达到高峰后逐步消退。企业开始调整战略,注重盈利与技术差异化。
多方:
政策驱动下储能电池需求短期内激增,企业满产状态显示行业景气度高。
空方:
政策红利消退后,行业需求可能回落,企业需应对市场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