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BS就像车辆的“急救员”,线控底盘是“执行者”,而域控制器是“指挥官”,三者配合才能让智能驾驶又快又稳。
AEB指自动紧急刹车系统,主要由雷达、摄像头、控制器等组成。国内21年6月强制要求商用车标配AEB,AEB可有效减少出险率,未来三年内国内有望实现标配,目前国内AEB搭载率已超过20%,2028年有望超过60%。为更好实现功能以及控制成本,4D毫米波成像雷达和摄像头的持续升级融合是主流技术路线。
一:AEBS技术
1. 背景与技术概述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是一种基于先进雷达与摄像头等传感器组合,通过车载计算平台对前方障碍物进行实时监测,并借助算法判断碰撞风险,从而在驾驶员未及时介入时自动激活刹车、降低事故风险的主动安全技术。这种系统主要依托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深度学习算法以及控制执行机构,既可以用于商用车满足更高的安全制动要求,也在乘用车领域逐步扩展应用。在国内外市场上,随着智能驾驶和车联网技术不断成熟,AEBS正逐步成为实现车辆主动安全战略的重要部分。同时,随着国家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和主动安全技术的政策不断推进,AEBS在新车安全性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也日趋显著,预计未来将有更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此外,AEBS技术的主要功能包括对障碍物的检测与预警、自动刹车以及精准的电子制动控制,其核心在于如何快速处理传感器信息并做出应急决策,从而最大限度减少驾驶事故的发生。目前,国内技术路径一般采用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联合方案,并配合智能控制算法,以达到在极短时间内实现安全制动的效果。这一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整车安全水平的提升,也为后续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线控底盘和域控制器在智能驾驶系统中存在紧密的协同关系,三者共同构成车辆“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核心技术链。以下是具体分析:
总结:AEBS依赖线控底盘的高效执行和域控制器的协同调度,三者共同提升车辆主动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是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技术三角。
主动安全技术领域具有深厚布局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包括:
· 豪恩汽电:公司自主研发毫米波雷达产品产品可用于实现L2级别、行车场景下的辅助智能驾驶功能,比如FCW、AEB、ACC、 LKA等。
· 万安科技:
· 路畅科技:
· 锐明技术:
·威孚高科:4D成像雷达产品达成与KargoBot、Arbe三方战略合作,完成首轮样件交付及路测,部分客户项目实现小批量交付
· 东风科技:东风科技旗下的合资公司“东科克诺尔”在AEBS技术落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在国际客户中实现批量生产。作为传统整车生产企业中的领先者,东风科技通过跨国合作和研发投入,在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应用上获得了良好口碑,为商用车和高端乘用车提供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产品。
· 经纬恒润:4D毫米波雷达产品进入B样件研发阶段,其中前向雷达采用48发48收方案,角雷达采用24发12收方案,提升了产品在特殊环境下对于物体的识别能力,提高了对于物体的分辨率
· 华域汽车:4D成像毫米波雷达实现小批量供货,正在部分商用车、乘用车客户车型上开展4D毫米波雷达适配、测试工作,积极推进产品量产落地
· 保隆科技:公司开发的车载毫米波雷达覆盖了前向、侧向和舱内的各类应用,4D毫米波雷达处于路测调试阶段
·万集科技:公司车载激光雷达产品已经在某车企的AEB系统获得应用
·中机认检:公司检测涉足汽车电子领域,包括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性能试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性能试验
·均胜电子:布局汽车电子系统,AEBS相关技术整合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中
·伯特利:公司为国内首家发布并量产ONE-BOX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产品的企业,23H1WCBS新增量产项目5项,其中新能源车型4项,新增定点项目30项,其中新能源车型25项。
· 亚太股份:
亚太股份专注于ADAS系统时,重点在于提供执行端部件,其线控制动系统是实现AEBS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在为奇瑞新能源、东风、长城、金龙等整车厂配套相关产品方面具有较高的渗透率,通过产品迭代不断提升功能安全性及可靠性。这种技术布局不仅满足整车厂对于主动安全的要求,同时也为未来智能驾驶系统升级打下基础。
整体来看,AEBS市场竞争呈现多极化的分工局面,既有技术领先型企业,也有成本控制较优的后端供应商。未来随着技术更趋成熟、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主要竞争方向,各企业之间以技术成熟度、产品一致性和整车厂合作深度为评判核心.
倒不如看看更上游的汽车芯片领域确定性更强,有望受益于商用车标配AEB和国产替代加速。
·国芯科技:汽车电子芯片,其MCU/SoC产品可用于域控制器,支持智能驾驶系统的数据处理与协同控制。AEBS、线控底盘和域控制器的协同依赖高性能芯片,国芯科技的车规级MCU/SoC可满足实时控制与数据处理需求,直接受益于技术链升级。
汽车芯片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逻辑受益要点如下:
核心芯片需求提升:AEBS、线控底盘和域控制器的协同依赖高性能芯片,国芯科技的车规级MCU/SoC可满足实时控制与数据处理需求,直接受益于技术链升级。
域控制器集成机会:域控制器整合多MCU功能,国芯科技的异构计算芯片(如CPU+AI加速单元)有望成为域控主控芯片,替代传统分散式方案。
线控执行端渗透:线控制动/转向需高可靠性芯片,国芯科技的功能安全认证产品(如ASIL-D级MCU)适配执行端硬件,抢占增量市场。
冗余设计增量:智能驾驶冗余架构要求双芯片备份,国芯科技的多核安全芯片可提供电源、通信冗余支持,提升单车芯片用量。
国产替代加速:政策推动汽车芯片本土化,国芯科技作为国内头部厂商,在AEBS、底盘控制等关键领域替代海外巨头(如英飞凌、恩智浦)潜力大。
简言之,国芯科技通过高性能、高安全芯片覆盖感知-决策-执行全链条,受益于智能驾驶技术协同与国产化双驱动国芯科技荣膺“2025汽车电子·金芯奖——创新企业奖”,以硬核技术助力汽车行业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