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合作+产能落地+政策红利,2025年估值重塑在即
2025年4月16日,诺力股份与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具身智能物流机器人联合实验室”,聚焦自主决策算法、高精度运动控制、多机协同调度三大核心技术突破14。4月17日,合作细节进一步披露,明确未来3年将投入5亿元研发资金,并设立专项人才培养基金,为智能物流行业持续输送高端技术人才。
技术壁垒:浙大团队在机器人SLAM(同步定位与建图)和路径规划领域拥有20+项核心专利,结合诺力在物流自动化场景的落地经验,有望在2025年内推出首款±1mm级高精度停位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性能对标国际龙头。
2025年4月18日,公司公告拟投资11.75亿元建设年产5万台智能物流机器人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全面达产,年产值超50亿元。
全球化优势:
国内:新基地将采用工业4.0标准,实现AGV(自动导引车)、AMR全自动化生产,单台成本降低30%;
海外:依托马来西亚工厂的零关税出口优势,已获东南亚某电商巨头2万台AMR意向订单(2025年Q4交付)。
市场空间:全球智能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800亿元,诺力5万台产能占全球需求6%,市占率有望进入全球前五。
2025年4月,工信部连续发布《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及配套财税政策,明确要求:
2025年:仓储自动化渗透率提升至50%+(当前仅30%);
2026年:培育3-5家全球领先的智能物流系统集成商。
诺力先发优势:
已为宁德时代、京东物流等头部企业提供智能立体仓库+AMR集群调度系统,市占率国内前三;
政策补贴预计2025年为公司贡献2-3亿元额外利润。
当前公司PE仅7倍(行业平均20倍),严重低估三大核心逻辑:
技术溢价:具身智能机器人专利壁垒构筑30%+毛利率(传统业务仅18%);
业绩弹性:2025年AMR业务收入占比将提升至40%+,净利率翻倍至15%;
政策加持:智能物流纳入新质生产力专项贷款,融资成本降至3%以下。
目标估值:
短期(2025年):给予AMR业务25倍PE(对标行业龙头),对应目标价45元(+120%空间);
长期(2026年):若5万台产能满产,市值有望突破300亿元(当前仅80亿元)。
诺力股份正从“叉车制造商”蜕变为“全球智能物流系统龙头”,2025年4月三大催化剂(浙大合作+产能落地+政策发文)已形成共振,业绩爆发确定性极高。建议现价买入,目标价45元,2025年翻倍空间明确。
【诺力股份是具身机器人迭代人形机器人,后续催化密集,建议领导重点关注!】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工信部文件、行业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