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电力板块风口下,南风股份核电唯一性优势凸显

电力板块风口下,南风股份核电唯一性优势凸显

一、电力板块崛起,核电潜力初绽

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中,电力板块迎来了强劲的上涨行情。水电、火电概念集体拉升,绿电ETF(562550)持续获资金净流入,4月份以来合计“吸金”超1亿元 ,最新规模达2.24亿元,创近两年以来新高。随着夏季用电高峰临近,电力需求增长,以及政策对“绿色转型”的坚定支持,电力板块尤其是核电细分领域,被市场寄予厚望。核电作为清洁能源,不仅具备高分红特点,还兼具成长潜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一环。我国预计2025年核电发电量将突破5500亿千瓦时,为能源的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南风股份:核电领域的独特明珠

(一)技术垄断优势

南风股份是国内唯一掌握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核岛HVAC系统设备关键技术并具有总承包经验的生产企业。这一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封锁和垄断 。在第三代核电技术方面,南风股份率先开发出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核岛HVAC关键设备,是国内首家具有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广东台山EPR核电站核岛HVAC系统的设计和设备供应总承包商,也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三代核电站核岛HVAC设备和设计总包的厂商。其核岛HVAC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产品线基本涵盖核电领域HAVC所有品种。这种技术上的唯一性和领先性,使得南风股份在核电项目招标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获取更多优质订单。

(二)市场份额领先

凭借卓越的技术和产品质量,南风股份在核电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与中广核等四大核企业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23年中标三个核电项目,2024年在手核电订单超过9000万。稳定且优质的客户资源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持续的收入,还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市场竞争中,其他企业难以在短期内突破南风股份构建的技术和市场壁垒,其市场份额有望随着核电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

(三)3D打印技术的独特应用

公司控股子公司南方增材自主研发的重型金属3D打印技术,具有国际首创性,对构件材料、几何尺寸、形状和用途适用性、通用性强,可用于核电、火电、水电、石化、冶金、船舶等多个行业。在核电领域,该技术能够生产传统工艺难以制造的关键零部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核电设备的国产化和技术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是南风股份区别于其他同行的重要竞争点。

三、财务亮点与业务增长

(一)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前三季度,南风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21亿元,同比大增63.84%;归母净利润达到4196.62万元,同比增长达451.35% ,销售毛利率为31.48%。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在核电、地铁等领域业务的拓展,订单增加带动收入增长,同时公司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使得利润大幅提升。

(二)业务多元化发展

除核电业务外,公司的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在地铁、隧道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在地铁领域,借助CFD(计算机流体动力学)等技术,开发出大流量、高压力、高效率、低噪音的地铁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产品,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广州、深圳、天津、成都等多地地铁线路。多元化的业务布局降低了公司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多引擎动力。

四、风险与挑战并存

(一)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虽然南风股份在核电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可能会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市场竞争加剧。潜在进入者可能通过技术创新、价格战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这对南风股份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构成威胁。

(二)技术迭代风险

核电和3D打印技术都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如果南风股份不能持续投入研发,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在未来可能面临技术落后的风险。新的技术和工艺可能会使公司现有的技术优势减弱,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三)政策变动风险

核电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政策的调整可能影响核电项目的审批进度、投资规模等。若国家对核电产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将直接影响南风股份的核电业务订单获取和收入增长。

五、投资建议

南风股份在电力板块尤其是核电领域的唯一性优势明显,技术实力、市场份额和业务多元化发展都为其未来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面临一定风险,但在当前电力板块整体上行、核电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的背景下,南风股份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公司的技术研发进展、新订单获取情况以及行业政策动态,长期来看,可逢低布局,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红利。

资讯解析

行业:
电力
标的:
南风股份
标签:
电力板块 核电 南风股份 3D打印 绿色能源 电力板块上涨 核电发展
摘要:
电力板块近期表现强劲,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备受关注。南风股份凭借核电领域的技术垄断优势和市场份额领先地位,展现出较高的投资价值。
多方:
南风股份在核电领域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明显,业务多元化和财务表现优异,长期投资价值高。
空方:
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风险和政策变动可能对公司未来业绩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