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橦宫:从传统药企到新冠治疗生态链的探索者
梓橦宫:从传统药企到新冠治疗生态链的探索者
——解热镇痛与免疫调节的双重价值
一、企业概况:立足传统,创新突围
梓橦宫(股票代码:832566.BJ)是一家以中成药、化学药及外用药为核心的创新型医药企业,总部位于四川内江。公司成立于2002年,2021年登陆北交所,凭借“东方胃药胶囊”“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胶囊”等核心产品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占据一席之地。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达4.2亿元,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18%,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12%,标志着其从传统仿制药企向创新驱动型药企的转型。
核心优势:
1. 产品矩阵多元化:覆盖中成药、化学仿制药、原料药及外用药,形成“镇痛+消化+神经”三大主线。
2. 研发管线突破:2024年塞来昔布胶囊快速上量,普瑞巴林口服溶液填补国内空白,抗肿瘤中药“马甲子胶囊”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3. 产能扩张:2024年新增生产线3条,员工规模扩大20.7%,为创新药量产奠定基础。
二、新冠治疗中的间接价值:解热镇痛与免疫调节
梓橦宫产品在症状缓解与免疫支持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解热镇痛:塞来昔布与普瑞巴林的协同效应
新冠病毒感染常伴随高热、肌肉疼痛等症状,而梓橦宫的塞来昔布胶囊(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COX-2酶,可有效缓解炎症性疼痛与发热。2024年该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5%,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单品之一。
临床意义:
• 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塞来昔布对胃肠道刺激更小,适合长期用药患者。
• 在新冠合并慢性疼痛(如关节炎)的治疗中,减少多重用药风险。
此外,普瑞巴林口服溶液(神经痛治疗药)针对新冠后遗神经痛显示出潜力。研究显示,约15%的康复者出现外周神经病变,普瑞巴林通过调节钙通道减轻痛觉超敏。
(二)免疫调节:中药产品的辅助作用
1. 东方胃药胶囊:
该中成药以“健脾和胃”为原理,改善新冠患者消化功能。新冠病毒可攻击胃肠道ACE2受体,导致40%感染者出现腹泻、食欲不振。东方胃药通过调节脾胃气机,缓解纳差、腹胀,间接支持营养吸收与免疫力提升。
2. 马甲子胶囊(研发中):
作为原研抗癌中药,马甲子的抗炎与免疫调节机制可能延伸至新冠后遗症治疗。其活性成分马甲子皂苷可抑制NF-κB通路,减少细胞因子风暴风险,目前Ⅰ期临床试验已启动,未来或应用于长新冠患者的免疫稳态修复。
(三)外用药的辅助价值
清凉油虽非直接抗病毒产品,但可通过驱风镇痛缓解新冠患者的头痛、鼻塞症状。其薄荷脑、樟脑成分还能刺激呼吸道黏膜,改善通气功能。
三、奥司他韦销量增长
梓橦宫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商品名“欣司奥”)是抗流感明星产品,2024年销量增长25%。
• 机制差异:奥司他韦靶向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
• 适用场景:仅在新冠合并流感感染时具有价值。研究显示,约7%的新冠患者存在流感共感染,此时奥司他韦可缩短病程。
四、战略布局:融入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梓橦宫通过以下举措参与疫情防控:
1. 产能储备:2024年新建解热镇痛药生产线,日产能提升至200万片,纳入国家应急物资储备目录。
2. 中西医结合研究: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探索“塞来昔布+中药复方”在长新冠治疗中的协同效应。
3. 基层医疗网络:通过“千县万店”计划,将产品下沉至县域医疗机构,弥补农村退热药供应缺口。
五、社会效益与行业启示
1. 经济效益:2024年新冠相关产品贡献营收1.8亿元,占总比42.8%,拉动股价年内上涨67%。
2. 公共卫生价值:缓解解热镇痛药短缺压力,降低重症转化率。
3. 创新范式:从“单一靶点突破”转向“症状管理生态链”,为中小药企提供转型样本。
六、未来展望:长新冠市场的战略卡位
随着全球约1.45亿人受长新冠困扰,梓橦宫瞄准这一蓝海:
• 马甲子胶囊Ⅱ期临床:重点评估其对疲劳综合征、认知障碍的改善效果。
• 普瑞巴林适应症拓展:申请“新冠后神经痛”新适应症,预计2026年获批。
• 数字化医疗:开发症状管理APP,整合用药指导与患者随访数据。
结语
梓橦宫在新冠治疗中的角色,折射出中国药企“立足国情、快速响应”的韧性。尽管其产品并非直接抗病毒,但通过解热镇痛、免疫支持与基层供应,成为公共卫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未来,如何平衡创新投入与商业化效率,将是其从“跟跑者”迈向“领跑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