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家公司,聚焦服务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消费品和半导体等重点行业,为众多行业龙头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一体化制造业物流解决方案。
长期服务于世界级品牌制造企业,锻造了全方位生产物流服务保障能力,具有深厚的智能物流领域知识沉淀。
公司有覆盖全国的制造物流履约网络,以及打造多个自动化智能仓储基地,给人形机器人应用空间。
其国内有30个智能仓,在墨西哥、越南设有海外节点,覆盖 “中国生产 - 全球交付” 链路,能有效满足客户的全球物流需求,提升物流服务的效率和覆盖范围。
作为物流起家拥有保税仓、跨境物流概念理所应当,还有人形机器人+半导体与国产替代概念。
今天分享的公司是-海晨股份,300873
2024年,海晨股份实现营入16.5亿元(同比-9.74%),但归母净利润达到2.93亿元(同比+4.4%)。
尽管收入有所下降(主要受新能源 大客户业务减少4.3亿元拖累),但净利润实现了增长。
主要得益于自动化改造及高毛利业务占比增加(半导体装备毛利率19.6%)。
2025年一季度,营收4.01亿元,同比微降0.4%,净利润5771万元,增长0.99%。
企业优势:
第一,北美物流稀缺标地
海晨股份是“北美物流专线+墨西哥仓储”的稀缺标的,公司在墨西哥布局了高利用率中转仓。
为特斯拉、苹果等客户提供“墨西哥组装-美国直供”方案,从而可以规避美国高额关税,直接受益于中美贸易转口需求激增。
拥有在北美有墨西哥智能保税仓,在东南亚有泰国曼谷仓、越南海防港、马来西亚巴生港,在欧洲有德国杜伊斯堡仓,在中国有合肥综保区,形成了北美墨西哥仓为核心、东南亚为支点、欧洲与国内为补充。
第二,合作乐聚机器人,推动人形机器人物流应用
主营业务搞物流,所以海晨股份长期深耕物流自动化领域,机器人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所以海晨股份也一直在这一块有着重投入。
2025年2月24日,海晨股份与乐聚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目标是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智能物流领域的应用,
此外,公司的AI应用已渗透至物流全链条:
智能调度与决策:通过AI算法实现仓储资源的动态分配,例如其“场域智能体”系统融合数字孪生技术,可实时感知物理仓储环境并自主优化作业流程,将分拣效率提升30%以上。
公司正研发物流行业垂直大模型,聚焦于人形机器人“大脑”开发,目标是让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物流场景中具备自主决策能力。
与乐聚机器人合作的项目中,双方尝试将物流大模型与人形机器人本体技术结合,应用于仓储分拣、运输等环节。
第三,建立智算中心,制造业chatGPT
2023年,海晨股份在呼和浩特建立互联网智算中心,并于10月引进AI大牛李世鹏,李世鹏博士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曾于1999年—2015年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微软公司合伙人。
公司将加强人才引进与技术研发,全面深化数据中心建设,形成海晨独有的制造业“chatGPT”能力。
总结一下,海晨股份的成长逻辑清晰可见:以智能物流为基座,通过AI与机器人技术实现场景化突破,叠加半导体设备的国产替代机遇,公司正从“隐形冠军”向“全能选手”进化。
本文为纯粹的研报分析文章+经验分享,希望大家谨慎参考
“关注”+“转发”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