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太空计算卫星概念股分享

事件驱动:5月14日,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是由国星宇航与之江实验室联合主导,由之江实验室王坚院士牵头,它是第四类卫星,区别于传统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属于“计算卫星”,实现“天感天算”(数据在太空直接处理)。
该星座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支持L0-L4级卫星数据实时处理,可自主完成对地观测任务。单星最高算力达744TO­PS,首发星座整体算力5PO­PS(每秒5千万亿次计算),星间激光通信速率100Gb­ps,首次实现星间高速互联组网,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降低数据传输延迟和成本。
目前首轨12星已组网运行,完成第一组遥测数据回传,进入应用验证阶段。星算计划02组星座进入设计阶段,计划2025年新增超50颗卫星。长期目标是构建千星规模太空计算基础设施,总算力达1000PO­PS,形成覆盖全球的天基算力网络。
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的战略价值:打破人工智能应用边界,抢占全球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制高点,支撑未来千星规模算力网络建设。 而据我国航天飞行力学、火箭弹道设计专家余梦伦计算,要实现空间太阳能发电与地面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持平,运用火箭的运输费用至少要降至每公斤1千元人民币,所以算力上星进一步推动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相关受益概念股如下:
1. 航天科技集团相关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作为我国航天领域的核心企业,其在火箭研制、发射服务等方面具有垄断性优势。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的发射任务为其带来了直接的业务收入和市场份额提升机会,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航天领域的龙头地位。
航天电子:公司主要从事航天电子测控、航天电子对抗、航天制导等业务,为航天发射任务提供关键的电子设备和系统支持。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的发射需要大量的电子设备和测控技术支持,航天电子作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有望为该项目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从而受益。
2. 卫星研制与运营企业
国星宇航:作为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的主导研制方之一,国星宇航在此次项目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公司通过研制高性能的计算卫星,并与之江实验室等机构合作,实现了卫星的智能化和高效计算能力。随着星座的组网和应用验证阶段的推进,国星宇航有望在未来的商业航天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特别是在太空计算服务领域。(没上市)
开普云,公司进军卫星 AI 领域,绑定国星宇航,持股星凡科技(推理芯片)5%,发力卫星 AI Ma­aS 平台,有望随着太空计算星座的发展,在卫星 AI 领域获得发展机遇。
中国卫星:作为国内卫星研制和运营的龙头企业,中国卫星在卫星制造、发射服务以及卫星应用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优势。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的成功发射,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中国卫星有望在未来的星座建设、卫星运营和数据服务等方面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
杭钢股份:与之江实验室存在合作关系。其全资子公司浙江省数据管理有限公司曾投资升级改造之江实验室机房基础设施,双方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数字经济领域有合作基础,致力于探索算力中心的实现路径,杭钢股份可能因参与相关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而受益;高斯贝尔:和杭州熵起一起出资搞人工智能,杭州熵起的背后实控人是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高斯贝尔可能在人工智能与卫星计算相关领域有潜在的合作或发展机会。
奥普光电:卫星光电设备供应商,布局碳纤维轻量化技术。
思科瑞:卫星检测服务商,受益于星座规模化组网需求。
3. 通信与激光技术企业
光迅科技:星间激光通信是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的关键技术之一,星间激光通信速率达到了100Gb­ps。光迅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光通信器件和模块供应商,在激光通信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公司有望为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提供高性能的激光通信设备,从而受益于项目的推进。
亨通光电:公司主要从事光纤光缆、通信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的星间高速互联组网需要大量的光纤光缆和通信设备支持,亨通光电有望凭借其在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为该项目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国博电子:星载TR组件供应商,受益于激光通信设备需求增长。
中科星图:卫星遥感应用龙头,天基算力赋能地理信息实时处理。
震有科技:作为卫星通信核心网设备供应商,产品应用于低轨星座地面系统,太空计算星座的组网及后续应用验证等阶段,需要卫星通信核心网设备支持,震有科技可能会获得业务机会。
4. 算力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科大讯飞: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的建设将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太空领域的应用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科大讯飞有望与相关航天企业合作,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太空计算、数据分析等领域,从而拓展其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
浪潮信息: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制造商,为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等领域提供高性能的计算设备。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浪潮信息有望为该项目提供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满足卫星星座的计算和数据存储需求。
复旦微电:是 FP­GA 芯片供应商,用于卫星载荷和控制系统,太空计算卫星需要芯片支持其算力和系统运行,复旦微电有望受益。航宇微: 旗下“珠海一号”星座已完成12颗卫星组网,具备时空大数据处理能力,与太空计算星座形成天地协同。其宇航级AI芯片(如玉龙系列)适配多家航天企业,未来或参与天基算力网络的硬件供应。延伸逻辑包括:卫星数据处理(珠海卫星大数据中心20PB存储能力)、政策催化(大湾区通导遥一体化低轨星座建设主体)。
航天发展:旗下“天目一号”星座已部署22颗卫星,具备电子对抗与卫星安全技术,或为天基算力网络提供抗干扰支持。作为航天科工集团旗下唯一卫星星座运营上市平台,有望承接国家战略级订单。延伸逻辑包括:6G技术储备(参与新一代卫星通信标准制定)、商业航天改革(军民融合政策红利)。
中国卫通:高轨卫星互联网运营商,未来或与低轨算力网络互补。
航天智装:星载集成电路供应商,支撑卫星核心算力模块。
5. 商业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
天银机电:公司主要从事家电零部件、航空航天零部件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业务涉及卫星零部件、火箭零部件等。随着太空计算卫星星座项目的推进,天银机电有望在卫星零部件制造等方面获得更多的订单,从而提升其业绩。
天奥电子:公司主要从事时间频率产品、北斗卫星应用产品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的建设和运营需要高精度的时间频率同步技术和北斗卫星应用支持,天奥电子有望为该项目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从而受益。太空计算卫星概念股涉及卫星制造、通信、芯片技术等多个领域。

- 卫星制造与通信:国星宇航主导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星算计划”;中国卫星是卫星平台研制龙头;航天电子是卫星制造环节核心供应商;美利云提供地面数据中心服务,与太空算力形成“天地协同”互补。


- AI与芯片技术:寒武纪、海光信息研发高性能AI芯片,支撑星载智能计算机运行天基模型;科大讯飞参与智能数据处理算法研发,推动太空计算与地面应用的协同。

- 量子计算:国盾量子的量子通信技术或与太空计算结合,提升数据传输安全性。

此外,杭钢股份、中科星图、普天科技、软通动力、中科曙光、铜牛信息、合众思壮等公司也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到太空计算卫星相关项目中。

资讯解析

行业:
航天科技、卫星通信、人工智能、商业航天
标的:
中国卫星 航天电子 开普云 杭钢股份 高斯贝尔 奥普光电 思科瑞 光迅科技 亨通光电 国博电子 中科星图 震有科技 科大讯飞 浪潮信息 复旦微电 航宇微 航天发展 中国卫通 航天智装 天银机电 天奥电子
标签:
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天基算力网络 商业航天 星间激光通信 人工智能 航天军工 卫星导航 芯片技术 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天基算力网络建设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摘要:
5月14日,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该星座由国星宇航与之江实验室联合主导,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支持L0-L4级卫星数据实时处理,单星最高算力达744TOPS,星间激光通信速率100Gbps。长期目标是构建千星规模太空计算基础设施,总算力达1000POPS。相关受益概念股包括航天科技集团相关企业、卫星研制与运营企业、通信与激光技术企业、算力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以及商业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
多方:
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的成功发射将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相关企业在卫星制造、通信设备、芯片技术、算力支持等方面将获得更多业务机会,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航天领域的竞争力。
空方:
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短期内可能面临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挑战,相关企业的业绩增长可能不及预期。此外,商业航天领域的竞争激烈,市场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