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小鹏机器人核心公司

 一、小鹏Iron机器人技术亮点

1. 硬件设计  

    拟人化结构:身高178cm,体重70kg,全身62个主动自由度(手部15自由度+触觉反馈),采用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及丝杠传动方案,单指负载3kg,支持0.1毫米级触觉反馈。  

    灵巧手与丝杠应用:手部1:1仿生设计,丝杠数量较特斯拉Optimus20根,提升灵活性与任务精度。  

2. 智能化内核  

    AI芯片与算力:搭载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3000T,支持30B参数大模型本地运行,实现端侧自主决策,响应速度较特斯拉Optimus3倍。  

    视觉系统:复用小鹏XNGP智驾技术,配备720°无死角鹰眼视觉系统,结合4D毫米波雷达实现动态避障与环境建模。  

3. 成本优势  

    通过自研供应链降低单台成本40%,目标2026年实现工业级L3量产,年产能5万台,初期聚焦汽车制造与3C电子场景。

 二、核心供应链企业梳理

 1.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2. 电机与驱动系统

 3. 电池与热管理

 4. 其他关键环节

 东土科技(300353):工业实时操作系统,可能参与中控系统开发。  

 德赛西威(002920):视觉感知技术复用智驾方案,支持环境识别。  

 美湖股份(603319):电子油泵、激光雷达电机供应商,间接供货飞行汽车与机器人。  

 三、商业化进展与市场影响

1. 工厂实训落地  

    已在小鹏广州工厂参与P7+车型组装,单日完成500颗螺丝安装,失误率0.01%,年节省人力成本30万元/台。  

2. 量产规划  

    2026年启动工业化量产,目标年产能5万台,初期聚焦汽车制造、3C电子等场景。  

3. 行业催化  

    特斯拉对标:马斯克称2025年部署数千台Optimus2029年目标百万台量产,稀土磁体供应链受限或加速国产替代。  

    政策支持: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推动关键技术突破,2025年建立自主创新体系。  

 四、风险提示

1. 技术迭代风险:新型减速器、传感器方案尚未定型,部分供应商处于送样阶段。  

2. 订单兑现不确定性:部分企业合作仍处早期,需关注量产进度与客户验证结果。  

3. 市场竞争加剧:特斯拉、宇树科技等国内外厂商加速布局,行业格局或快速变化。  

 总结  

小鹏Iron机器人凭借AI大模型、端侧算力与低成本供应链,有望在工业场景率先落地。建议关注减速器(绿的谐波、兆威机电)、电机(方正电机、昊志机电)及传感器(柯力传感)等核心环节,同时跟踪2026年量产订单释放进度。

资讯解析

行业:
机器人制造
标的:
东土科技 德赛西威 美湖股份 绿的谐波 兆威机电 方正电机 昊志机电 柯力传感
标签:
小鹏Iron机器人 AI芯片 供应链 商业化 风险 科技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工业自动化 人形机器人 供应链国产化
摘要:
小鹏Iron机器人技术亮点包括拟人化结构、灵巧手与丝杠应用、AI芯片与算力、视觉系统及成本优势。核心供应链企业涉及工业实时操作系统、视觉感知技术、电子油泵等。商业化进展包括工厂实训落地、量产规划及行业催化。风险提示包括技术迭代风险、订单兑现不确定性及市场竞争加剧。
多方:
小鹏Iron机器人凭借AI大模型、端侧算力与低成本供应链,有望在工业场景率先落地。建议关注减速器、电机及传感器等核心环节,同时跟踪2026年量产订单释放进度。
空方:
技术迭代风险、订单兑现不确定性及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影响小鹏Iron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和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