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大豆进口受加税影响受阻,2024年其占我国大豆进口比例降至21%,供应链缺口短期难填补;
巴西大豆供应延迟:天气及物流因素导致巴西大豆到港量不及预期,无法有效替代美国缺口;
库存历史性紧缺:全国重点油厂豆粕库存较上周骤降56.8%,较去年同期暴降71.6%,库存天数不足6天,创近10年新低。
核心逻辑:供需失衡下的刚性涨价
供应端崩塌:美豆进口受限+巴西补充不足,国内大豆压榨量锐减,豆粕产出量下滑;
需求端刚性:豆粕为饲料核心原料(占饲料成本20%-30%),下游养殖业(生猪、水产)需求无弹性;
库存告急引发恐慌:产业链上下游囤货情绪升温,价格进入“越涨越缺,越缺越涨”正反馈循环。
关联受益板块及个股梳理
1. 国产大豆种植板块
逻辑:中美贸易摩擦下美豆进口受阻,政策持续推动国产大豆扩种替代,种植企业直接受益。
相关标的:北大荒(600598)、农发种业(600313)。
2. 替代蛋白原料板块
逻辑:豆粕价格暴涨倒逼饲料企业调整配方,菜粕、棉粕、酵母蛋白等替代需求激增。3. 饲料头部企业
逻辑:具备低价库存或配方快速调整能力的企业,可通过提价或成本优化对冲压力。4. 油脂压榨龙头
逻辑:豆粕价格跳涨直接提升压榨利润,库存价值重估增厚业绩。相关概念股最全梳理:
温氏股份:有豆粕概念。其构建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配方体系,2024 年一季度猪料配方中豆粕使用比例低至 3% ,随着饲料原料价格下降持续优化配方,降低饲料成本,豆粕用量变化影响成本与养殖效益。
金龙鱼:有豆粕概念。作为食品级豆粕加工商,为海天、李锦记等供应豆粕。在畜牧展会上展示发酵豆粕等饲料原料,业务涉及饲料原料供应领域。
唐人神:有豆粕概念。2020 年便开展玉米、豆粕等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因豆粕是主要生产原料,采购成本占比超 60%,利用套期保值稳定成本、保障生产。
新希望:有豆粕概念。作为全球最大饲料供应商之一,掌握低蛋白、低豆粕、低玉米多元化日粮配方技术,推动豆粕减量替代,应对原料价格波动。
牧原股份:有豆粕概念。从 1992 年探索低蛋白日粮,持续降低豆粕使用比例,20 年间豆粕饲用量占比平均为 8.2%,远低于行业的 15.3%,2021 年猪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为 6.9%。
大北农:有豆粕概念。自 2005 年起从多方面探索豆粕减量替代,包括替代原料利用、低蛋白日粮配制等,推广低蛋白、低豆粕日粮配方。
正邦科技:有豆粕概念。作为养殖企业,豆粕是重要饲料原料,虽面临经营困境,但在正常经营时豆粕采购与使用影响成本和生产,与豆粕市场紧密相关。
金新农:有豆粕概念。作为饲料生产企业,豆粕是主要原料,采购成本影响经营效益,在饲料配方优化中,豆粕用量和价格是重要考量因素。
播恩集团:有豆粕概念。主要从事饲料业务,豆粕是关键原料,在饲料配方研发和生产中,豆粕的应用和成本控制是核心工作。
晨光生物:有豆粕概念。公司从棉籽中提取棉籽蛋白等产品,棉籽粕可作为豆粕替代原料应用于饲料领域,拓展了豆粕相关产业链。
嘉华股份:有豆粕概念。作为大豆深加工企业,生产大豆蛋白的同时产生豆粕,产品结构中豆粕是重要组成部分,受豆粕市场价格和供需影响。
京粮控股:有豆粕概念。业务涉及粮食贸易、油脂加工等,豆粕是其油脂加工等业务的相关产品或原料,在产业链中与豆粕市场存在联系。
圣龙发展:通常认为无豆粕概念。该公司主要集中于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核心业务未涉及豆粕生产、使用或相关贸易,与豆粕行业关联不大。
路德环境:一定程度涉及豆粕概念。专注于糟渣发酵饲料等环保业务,糟渣发酵技术可优化饲料原料,间接与豆粕减量替代产生联系,不过豆粕并非核心业务。
美农生物:有微弱豆粕概念。公司从事饲料添加剂等业务,在饲料添加剂应用中,会间接影响饲料中豆粕使用效果和需求,但关联度不如专业饲料或养殖企业紧密。
政策调控风险(如抛储、进口配额调整);
南美大豆到港超预期;
养殖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导致价格回落。
结语
豆粕供需矛盾已从“结构性紧缺”升级为“全局性缺货”,短期价格或延续强势。重点关注国产替代主线及饲料行业成本传导能力,但需警惕政策干预及大宗商品波动风险。(本文仅为信息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