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国内唯一的陶瓷产品全业务链服务提供商,固态电池+AI芯片+机器人三栖黑马,

当固态电池革命遇上AI芯片算力突破,当机器人浪潮撞上储能万亿蓝海,这家市值仅百亿的隐形冠军正悄然完成技术矩阵的全面升级。凭借全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原子级科学计算芯片APU、碳纳米管机器人应用三大杀招,正在改写新能源与高端制造的产业格局。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公司是道氏技术

股票代码:300409

一、固态电池全材料解决方案:从实验室到量产的跨越

作为国内唯一实现固态电池“导电剂+硅碳负极+固态电解质”全链条技术突破的企业,道氏技术正在书写行业传奇:

导电剂王者:

单壁碳纳米管粉体纯度达99.9%,比表面积突破1000m²/g,性能全面超越海外竞品。其开发的分散剂技术使浆料粘度降低 30%,已进入比亚迪刀片电池供应链,占据70%份额。更重磅的是,固态电池导电剂用量是液态电池的3-5倍,公司6.5万吨浆料产能即将释放,预计2025年该业务营收突破30亿元。

硅碳负极颠覆者:

独创的多孔碳结构设计解决硅基材料膨胀难题,首效达91%,循环寿命超1500次,已通过珠海冠宇、国轩高科等30家客户验证,2025年1000吨产能将匹配4680大圆柱电池需求。

硫化物电解质领跑者:

自主研发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电导率达1mS/cm,完成公斤级稳定量产,与安瓦新能源合作的中试线已产出能量密度420Wh/kg的固态电池样品,较传统电池提升40%。

二、AI芯片+机器人: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在材料领域深耕十年后,道氏技术正将材料+ AI”的跨界融合推向新高度:

原子级科学计算芯片APU:

与湖南大学合作开发的非冯・诺依曼架构芯片,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算力提升10倍,已应用于固态电解质配方优化,将研发周期从3年缩短至8个月。该芯片2025年量产,预计在科研机构、新能源材料企业实现5亿元营收。

机器人革命的血管”:

碳纳米管在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电子皮肤等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性。公司已与优必选、达闼科技等头部企业合作,其单壁碳纳米管的高导电性和柔韧性可使机器人运动精度提升 20%,预计2026年该业务营收突破10亿元。

三、储能万亿蓝海的隐形赢家

双碳”政策催化下,道氏技术正从三个维度切入储能市场:

动力电池回收:

子公司佳纳能源建成年处理5万吨废旧电池产线,采用“物理拆解+湿法冶金”工艺,镍钴锰回收率超98%,2024年回收业务营收达8亿元。

储能电池材料:

石墨烯导电剂在储能系统中可提升15%的充放电效率,已批量供货阳光电源、比亚迪储能事业部。

政策红利:

工信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固态电池产业化,公司作为硫化物路线代表企业,有望获得专项补贴和示范项目资源。

四、财务与估值:业绩反转与成长溢价的双重奏

业绩拐点显现年:

2024年道氏技术净利润同比暴涨601.90%-745.30%,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导电剂量价齐升和钴价触底反弹。

估值洼地:

当前市盈率76倍,显著低于固态电池板块平均120倍估值。若2025年固态电池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40%,动态PE有望降至 50倍,对应市值150亿元,潜在涨幅35%。

结 语:

道氏技术正站在固态电池产业化革命的重要风口,叠加机器人材料的颠覆性创新,有望成为新能源领域的“三栖龙头”。当前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随着技术落地与业绩释放,股价或开启“戴维斯双击”。建议密切关注2025年固态电解质量产进度与订单突破,把握这匹三栖黑马的黄金布局窗口!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关注”+“在看”是对我的最大动力!

资讯解析

行业:
新能源、高端制造
标的:
道氏技术
标签:
固态电池 AI芯片 机器人 储能 道氏技术 固态电池材料 AI芯片算力 碳纳米管机器人应用 储能电池材料 固态电池革命 AI芯片算力突破 机器人浪潮 储能万亿蓝海
摘要:
道氏技术凭借全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原子级科学计算芯片APU、碳纳米管机器人应用三大技术突破,正在改写新能源与高端制造的产业格局。公司在固态电池导电剂、硅碳负极、硫化物电解质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切入AI芯片和机器人领域,并在储能市场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和储能电池材料业务。
多方:
道氏技术凭借技术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业绩反转且估值较低,未来增长潜力大,有望成为新能源领域的'三栖龙头'。
空方:
尽管道氏技术在多个领域取得技术突破,但固态电池等新技术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进程存在不确定性,且高估值可能带来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