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市场后续主线的进一步思考(天风证券)





策略——市场后续主线的进一步思考

(一)什么样的逻辑是长期逻辑?

围绕关税2.0判断二季度三个交易主线分别为内需消费、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错杀与转口贸易。

在特朗普2.0时期,我们判断政策驱动、地缘博弈格局驱动、产业驱动的逻辑可以构成长期逻辑,政策端需把握主线,地缘博弈格局存在不确定性应用“底线思维”看待,产业逻辑关注能否反映供需格局长期改善下的财报基本面数据。

四月以来,市场已经“选择出”部分行业,消费板块、军工等行业涨幅靠前,下面从政策、地缘格局、产业角度进一步讨论二季度市场结构性主线的长期逻辑和配置思路。


(二)内需消费的长期逻辑和配置思路

消费的第一个长期逻辑是政策加码预期下的重估预期。提振内需稳增长政策,是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下的主要政策储备方向。




消费的第二个长期逻辑是其基本面拐点或已经出现,宏观数据呈现诸多积极信号,而宏观消费数据的积极线索是来自微观消费者与企业主体的个体行为叠加。社零凸显可选消费修复弹性,Q1居民支出增速>收入增速确认数据好转的持续性。CPI和社融数据同样展露积极线索。

配置思路上,从一季报中寻找线索,指向消费范式迁移。



从政策中寻找消费板块配置的政策线索,4月各省市消费政策细节落地,线索指向服务消费。

此外,在配置消费板块时需考虑内需驱动强度,规避出口/出海方向以对冲关税影响。


总之,寻找消费板块的结构性机会,实际是在寻找哪些细分领域更具备长期逻辑,财务报表不可线性外推,则选股思路分为两类:

财报拐点出现+政策支持力度与确定性大+纯内需板块

财报拐点出现+政策与产业逻辑通畅+排除基数效应及外需影响


(三)自主可控的长期逻辑和配置思路

自主可控的第一个逻辑是国家政策多年布局下的积累,顶层设计重视。

自主可控的第二个逻辑是国产替代。

在板块的筛选上,需关注国内供给能力的提升维度,即国产化率能够加速提升的领域才具备进口替代能力。筛选对美进口依赖度较高且国内具备供给能力的板块,主要涉及农产品、航空装备、医药以及部分机械行业。


财报角度看配置线索,产能周期视角可从购建固定资产支出增速和固定资产增速观测相关板块的产能建设或投放情况,当前大多数自主可控板块仍在产能出清阶段,产能率先出清完成、恢复投放的行业值得关注,符合条件的细分赛道有通信、机械设备。

资讯解析

行业:
消费、军工、通信、机械设备
标的:
标签:
内需消费 自主可控 国产替代 关税2.0 政策驱动 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 错杀与转口贸易 地缘博弈 产业逻辑 转口贸易
摘要:
文章分析了二季度市场的三个交易主线:内需消费、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错杀与转口贸易。从政策、地缘格局和产业角度探讨了这些主线的长期逻辑和配置思路。内需消费的逻辑包括政策加码预期和基本面拐点出现;自主可控的逻辑包括国家政策布局和国产替代。配置思路上,建议从财报和政策中寻找线索,关注产能周期和国产化率提升的领域。
多方:
内需消费和自主可控板块具有长期逻辑,政策支持和基本面改善为其提供了上涨动力。消费板块的宏观数据呈现积极信号,自主可控板块的国产替代需求强劲。
空方: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地缘博弈格局存在风险,可能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部分自主可控板块仍处于产能出清阶段,短期内可能面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