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乙烷关税暴涨34%!化工巨头承压,这些标的或受益于供应缺口


事件背景:关税冲击乙烷产业链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乙烷进口关税从1%加征至35%。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乙烷到岸成本激增,国内乙烷裂解装置利润已跌至-2000元/吨,行业平均开工率降至65%,预计6月起将出现大面积停工。受此影响,乙烯、聚乙烯(PE)等下游化工品供应缺口持续扩大,价格上行压力显著。

行业影响:成本与供应的双重挤压



1. 乙烷进口依赖度高,成本传导直接
中国乙烷进口高度依赖美国(2024年进口量553万吨,占比超98%),加征关税后,进口成本增加约34%,叠加运输瓶颈(全球VLEC船仅29艘,新船建造周期3年),短期难以通过其他渠道补足缺口。卫星化学等龙头企业虽布局储运能力(拥有14艘VLEC),但短期供应链韧性仍受考验。

2. 裂解装置利润恶化,行业开工率下滑
乙烷裂解制乙烯是国内主流路径(成本较石脑油低30%),但关税冲击下,装置利润已转负,企业被迫降负荷运行。当前行业开工率65%,预计6月停工潮将导致乙烯供应减少约150万吨/年,聚乙烯缺口或达80万吨。

3. 下游化工品供需重构,价格弹性凸显
乙烯、聚乙烯等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2024年自美进口聚乙烯238万吨),关税加征后进口量预计下降30%-40%,国内供需矛盾加剧。卓创资讯数据显示,4月PE价格已从8293元/吨跌至7635元/吨,但供应收缩预期下,二季度价格或反弹至8500元/吨以上。

个股分析:分化中的机会与风险



高风险标的:依赖美国乙烷的企业

• 卫星化学(002648):国内最大乙烷进口商(2024年进口553万吨),连云港基地乙烷储罐仅能支撑1-2个月供应中断。尽管公司推出来料加工、乙烯换货等应对方案(预计成本增加3%-5%),但短期利润承压显著。4月以来股价已下跌33%,科威特政府投资局清仓离场。

• 万华化学(600309):乙烯二期项目原料中乙烷占比约60%,且80%依赖美国进口。虽通过VLEC船队(6艘在建)和石脑油灵活切换缓解压力,但关税仍导致吨成本增加约800元,预计2025年净利润减少12亿-15亿元。

受益标的:成本优势与产能替代



1. 一体化布局企业

◦ 荣盛石化(002493):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乙烷裂解装置,通过自有码头和长协锁定中东乙烷资源,关税影响有限。乙烯-聚乙烯产业链毛利率可达2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恒力石化(600346):大连基地乙烷储罐容量达120万立方米,可缓冲3个月供应中断。公司PDH装置原料丙烷来自中东,与乙烷价格联动性低,丙烯-聚丙烯产业链盈利稳定。

2. 煤化工替代标的

◦ 宝丰能源(600989):煤制烯烃成本较乙烷路线高约10%,但关税加征后价差收窄至5%以内。公司50万吨/年煤制聚乙烯项目即将投产,可填补进口缺口。

◦ 华鲁恒升(600426):煤气化技术领先,醋酸、乙二醇等产品成本优势显著。乙烷涨价推动煤化工经济性提升,预计202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以上。

3. 高端新材料龙头

◦ 卫星化学(002648):尽管短期承压,但其α-烯烃、POE(聚烯烃弹性体)等项目即将量产,国产替代空间广阔。POE全球市场规模超300亿美元,当前国内100%依赖进口,公司技术突破后毛利率可达40%。

投资逻辑:短期风险与中期机会

• 短期(1-3个月):关税冲击下,依赖美国乙烷的企业业绩承压,股价或继续调整。建议规避卫星化学、万华化学等标的。

• 中期(6-12个月):供应缺口推动乙烯、聚乙烯价格上涨,一体化炼化、煤化工及高端新材料企业将受益。重点关注荣盛石化、宝丰能源、卫星化学(需观察POE投产进度)。

• 风险提示:关税政策变化

资讯解析

行业:
化工
标的:
卫星化学 万华化学 荣盛石化 恒力石化 宝丰能源 华鲁恒升
标签:
乙烷 关税 乙烯 聚乙烯 煤化工 乙烷产业链 关税冲击 成本传导 供需重构 乙烷进口关税加征 乙烯供应缺口 煤化工替代
摘要:
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乙烷进口关税从1%加征至35%,导致乙烷到岸成本激增,国内乙烷裂解装置利润跌至负值,行业开工率降至65%,预计6月起将出现大面积停工。乙烯、聚乙烯等下游化工品供应缺口扩大,价格上行压力显著。
多方:
中期(6-12个月):供应缺口推动乙烯、聚乙烯价格上涨,一体化炼化、煤化工及高端新材料企业将受益。重点关注荣盛石化、宝丰能源、卫星化学(需观察POE投产进度)。
空方:
短期(1-3个月):关税冲击下,依赖美国乙烷的企业业绩承压,股价或继续调整。建议规避卫星化学、万华化学等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