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层设计加码,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据RTRS报道,中国正在支持一项巨大的绿色氢能实验,大胆迈向氢能主导低位。
绿色氢能被定位为下一代脱碳替代能源。国际能源署预测,要到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绿色氢能在所有环境友好型氢能中的占比必须提高到77.8%。
事实上,在中国氢能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正以空前的力度推动氢能产业跃升为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柱。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氢能定位为“前沿新兴产业”,并配套多项重磅政策:
电价改革与补贴机制:发改委136号文件明确绿电市场化定价,推动电解水制氢成本降至15-20元/公斤(2025年目标),叠加差价补偿机制,稳定项目收益预期。
万亿航母级资金注入:国家设立“航母级”创投基金,定向支持氢能等硬科技领域,预计撬动社会资本近万亿元,加速技术产业化与生态构建。
二、中国氢能成本优势显著,基础设施加速布局
中国风、光资源丰富,绿氢制备成本较灰氢已下降超50%。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位。
截至2024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产能达12.5万吨/年,占全球45%以上,华北、西北地区建成超90个示范项目。
内蒙古“北疆氢都”、新疆“绿氢+绿氨”基地等超大规模项目加速落地,2030年绿氢产能有望突破500万吨。
截至2024年底,全国建成加氢站540座(全球第一),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2.4万辆,预计2025年突破5万辆。
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主导建设“氢能走廊”,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加氢成本降至30元/公斤(接近柴油价格)。
三、万亿市场拐点已至,氢能产业进入爆发前夜
同时氢能的应用空间广阔,在交通、储能、工业、发电领域四大万亿级应用场景打开市场空间。
1、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重卡续航超1000公里,低温性能优于锂电池,已在北京、河北等北方地区商业化运营。2025年交通领域氢能消费或达1200万吨,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
2、储能领域:风光配储比例提升至15%,氢储能可解决风光发电波动性问题。2024年国内氢储能装机容量突破1GW,预计2030年达50GW,对应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
3、工业领域:氢能替代焦炭用于钢铁冶炼,单吨钢碳排放减少1.8吨。宝钢、河钢等企业已建成氢基直接还原铁示范项目,2030年工业用氢需求或超800万吨。
4、发电领域:氢燃料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和微电网核心,2024年国内装机量突破200MW,预计2030年分布式发电用氢达300万吨/年。
全球绿氢市场正以59.4%的复合增速狂飙,2037年规模预计达1.83万亿美元。中国凭借技术迭代与规模化优势,将成为最大单一市场。
在国家持续加码氢能支持的背景下,建议重点关注氢能源产业链!
相关概念股:
雄韬股份:子公司有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加氢站已开工建设并运营
厚普股份:国内首家箱式加氢站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加氢站相关设备
致远新能:致远新能在氢能源领域积极布局,承担了吉林省氢燃料电池汽车高压储氢及氢氧供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
方盛股份:北交所最小盘氢能概念股。公司目前已开发氢能热管理领域,目前公司已投入相关设备,并已实现批量生产
雪人股份:拥有氢能产业链尖端技术,具备加氢站核心装备制造能力
京城股份:拥有亚洲先进的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用于储氢
美锦能源:国内氢产业链投入大,布局全,涉及制氢、电极、电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