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尚荣医疗3连板,医疗耗材出口美国:政策红利下的高增长赛道

一、政策窗口期打开,关税调整释放红利

2025 年 5 月 14 日起,中国对美部分医疗设备关税从 34% 降至 10%,涉及高端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试剂等品类。这一政策直接降低企业成本,例如进口美国 CT 设备成本可减少约 65%,同时为中国企业出口提供谈判空间。叠加国内出口退税(如一次性注射器增值税免税)和园区财政奖励(增值税返还 45%),企业利润率有望提升 5-8 个百分点。


二、市场需求结构性爆发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医疗耗材市场,2024 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医疗器械出口额达 353.4 亿美元,其中一次性耗材同比增长 10.64%,康复辅具出口突破百亿元。慢性病管理(如糖尿病护理设备)、微创手术(高端敷料)及家庭医疗(可穿戴设备)成为三大增长极,预计 2032 年市场规模将达 3149.6 亿美元。细分领域中,注射器、手套等基础耗材虽面临 50% 关税,但通过越南中转可将税率降至 7.5%,同时技术升级(如智能注射器)可规避壁垒。


三、技术突围与合规成本博弈

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 PET-CT 设备通过 FDA 认证,入驻美国顶级医院,2025 年净利润预计达 23 亿元。迈瑞医疗在墨西哥设厂,实现北美关税规避,其高端超声设备海外收入占比达 42%。然而,FDA 认证成本持续攀升:2025 财年企业注册费涨至 9280 美元,510 (k) 申请费小企业需 6084 美元,企业需平衡研发投入与合规支出。建议关注已通过 ISO 13485 认证、研发投入占比超 15% 的企业,这类公司更易获得 FDA 快速通道资格。


四、风险与机遇并存

尽管关税下调释放积极信号,但基础耗材仍面临高税率(手套 2026 年将加至 25%),且 FDA 上市后监管趋严,不良事件报告延迟可能导致产品下架。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两类企业:一是技术壁垒高的细分龙头(如高端敷料、牙科种植体),二是布局 "中国 + 1" 产能(如东南亚设厂)的供应链弹性企业。政策观察期内(90 天暂停期),关税波动风险仍需警惕。



结语医疗耗材出口美国正处于政策红利与技术升级共振期,企业需以合规为基石,把握高端替代与区域化生产机遇。短期关注关税调整受益标的,中长期布局 AI 辅助诊断、3D 打印耗材等技术融合领域,方能在复杂贸易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尚荣医疗:控股子公司合肥普尔德为美国 Medline、3M 代工手术包超 20 年,2024 年外销占比 64.33%。2025 年设立美国子公司,海外线上平台入驻沃尔玛、CVS,助听器出口占国内 10%,叠加关税调整后利润率提升。
健尔康:医用敷料获 FDA 注册,通过东南亚设厂规避关税,海外收入占比超 60%。2025 年调整产能至越南,分散市场至欧洲、亚洲,海运费及关税由客户承担,抗风险能力增强。
五洲医疗:海外收入占比 97%,定量自毁注射器、安全采血针获 FDA 批准。2025 年美国关税调整后,通过技术升级(如智能注射器)规避壁垒,对美出口占比未达重大水平,市场多元化策略成效显著。
天益医疗:CRRT 产品通过 FDA 510 (k) 认证,收购日机装切入北美市场,形成 “设备 + 耗材” 闭环。2025 年外销占比 38%,泰国工厂 2026 年投产,进一步提升供应链弹性。
港通医疗:布局智能医疗,医用二氧化碳设备填补国内空白,技术研发适配欧美标准。2025 年关税调整后,高端设备出口成本降低,有望加速北美市场渗透。

资讯解析

行业:
医疗设备
标的:
尚荣医疗 健尔康 五洲医疗 天益医疗 港通医疗
标签:
关税调整 医疗设备 出口 FDA认证 东南亚设厂 医疗器械 出口退税 技术升级 医疗耗材出口
摘要:
中国对美部分医疗设备关税从34%降至10%,释放政策红利,企业利润率有望提升5-8个百分点。美国市场需求结构性爆发,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增长显著。技术突围与合规成本博弈,联影医疗和迈瑞医疗通过FDA认证和海外设厂规避关税。风险与机遇并存,投资者需关注技术壁垒高的细分龙头和布局东南亚产能的企业。
多方:
政策红利释放,企业利润率提升;市场需求增长,出口额显著提升;技术突围,通过自主研发和海外设厂规避关税。
空方:
基础耗材仍面临高税率;FDA认证成本攀升;监管趋严,不良事件报告延迟可能导致产品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