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功能定位正从单纯的出行工具逐渐向智能移动生活空间转变,车载网联通信从提供车内互联网络连接,逐步向实现车与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转变。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汽车电子对整车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强,正逐渐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准,成为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的重要技术措施。
2025年全液晶仪表渗透率将提升至62%,市场规模将达到2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天有为在
国内汽车仪表市场中,博世、电装、大陆等企业合计占据约67%的市场份额,国外企业仍然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天有为的市占率约为12%。
给予天有为2024年30倍pe,即合理市值341亿,合理价格213.13元,对应发行价+128%。
p.s.作者估计的合理市值并不等同于新股上市后的股价预测,而只是作者在认知范围内能够接受的合理价值。实际价格往往会与合理价值存在偏差,因为股票有的被高估,有的被低估,正是这种偏差才为交易提供了机会。
——————————————————————————————————————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仪表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并逐步向智能座舱领域拓展。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子式组合仪表、全液晶组合仪表、双联屏仪表及其他汽车电子产品与服务。自设立以来,公司始终以汽车仪表产品为核心,把握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坚持客户需求导向,持续开发迭代,具备成熟的汽车仪表等汽车电子产品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
公司通过长期业务发展,具备了为汽车整车厂商同步研发及批量供货能力,积累了多家国内外知名汽车整车厂商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客户,主要包括现代汽车集团(包括其下属现代汽车、起亚汽车、现代摩比斯等)、比亚迪、长安汽车、一汽奔腾、奇瑞集团、上汽通用五菱、HyolimXE、长信科技、吉利集团、北京现代、悦达起亚、宝腾汽车、鑫源汽车、福田汽车、庆铃汽车、江淮汽车、神龙汽车、凯翼汽车等。
过去十余年时间,特别是在 2008 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汽车行业产销量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数据,2019 年全球汽车销量为 9,123 万辆。2019 年后,全球宏观经济受到负面冲击,汽车产销量有所下滑,2021 年后,随着全球主要市场的恢复、各地政府拉动消费政策出台以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汽车行业需求上升,全球汽车产销量有所提升。
从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地区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传统的主要市场,近年来,汽车需求增长的地理分布特征产生明显转变,西方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已经较为成熟,汽车需求以车辆更新为主,新兴国家汽车人均保有量较低、潜在需求大,因此汽车消费市场逐步由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转到了以中国、巴西、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市场。其中,中国市场特别在 2010 年后快速增长,至 2023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占全球汽车产销量的 32.24%、32.46%,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
随着汽车电子在汽车产业应用逐渐扩大,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为 795 亿美元,2021 年已达到 1,104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8.56%,预计 2026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有望达 1,486 亿美元。
相较于其他汽车技术,智能座舱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最为直接,性价比较高,已经成为汽车智能化主线上率先落地的场景。受益于市场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乘车体验要求的提高以及消费电子产品应用场景的逐步迁移,智能座舱将迎来加速普及。根据 IHS 数据,中国智能座舱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30 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超过 1,600 亿元,其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市场规模最大,合计将超过千亿规模。
根据国联证券预测,从 2020 年至 2025 年,全液晶仪表渗透率将从约 25%提升至约 62%。2022 年国内全液晶仪表市场规模将达到 198 亿元,同比增长21.33%,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67 亿元,2022-2025 年复合增长率为 10.52%。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0 汽车电子研究报告》,全球汽车电子市场中,德、日、美企业垄断超 70%,博世、电装、大陆合计市场份额超 50%。国内的汽车电子市场 70%左右的份额被外国企业所占有。
具体到汽车仪表市场,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平安证券数据,2020 年国内液晶仪表市场中,博世、电装、大陆等企业合计占据约 67%的市场份额,国外企业仍然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
根据公司主要的产品电子式组合仪表、全液晶组合仪表和双联屏仪表销量,按一辆汽车装配一块仪表计算,公司报告期内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9.78%、11.38%和 12.16%,较为稳定;随着公司出口业务的增加,公司全球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2022 年度、2023 年度分别为 4.2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