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斯达(300607)投资价值分析
一、核心业务转型与结构优化
1. 战略收缩非核心业务
拓斯达2024年主动剥离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业务(原第一大收入来源,占2023年营收59%),该业务因下游光伏、锂电行业产能过剩导致收入同比下滑54.22%,亏损超2亿元。剥离后,公司聚焦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等核心产品类业务,2024年产品类业务毛利率提升至34.25%(同比+3.3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进一步升至37.43%。
2. 核心业务增长潜力
工业机器人: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2.5%,其中自产多关节机器人收入增长76.04%,机械手增长26.2%。2025年一季度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23.81%,显示技术升级与市场需求共振。
数控机床:受厂房搬迁影响,2024年收入下滑11.71%,但下半年恢复后订单量显著增长,2025年一季度订单金额同比增70%,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需求成为新增长点。
注塑机:2024年收入增长18.67%,电动注塑机凭借节能高效特性在家电、汽车零部件领域持续渗透。
二、人形机器人赛道布局与技术优势
1. 技术壁垒与华为生态协同
拓斯达自主研发的“感-算-控”一体化X5机器人控制平台,基于华为openEuler操作系统,运动控制周期缩短至1-2毫秒,解决了人形机器人运动协调的核心技术瓶颈。与华为共建“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工业场景与大模型融合,已开发双臂智能机器人,并计划推出轮式移动仿人形产品。
2. 产业链卡位与商业化前景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埃弗米掌握五轴数控机床技术(高端制造关键设备),为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量产提供精密加工能力。目前人形机器人业务尚未贡献收入,但2025年一季度数控机床订单中新兴行业需求占比显著提升,为技术迁移奠定基础。
三、财务表现与估值争议
1. 短期业绩承压与长期改善预期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45亿元,主要受业务剥离拖累,但产品类业务毛利额增长47.71%。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仍下降87%,但毛利率提升至32.11%(同比+15.78个百分点),显示结构优化成效。机构预测2025年扭亏,2026-2027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超60%。
2. 高估值与风险提示
当前动态PE达958倍(截至2025年4月),远超行业均值,反映市场对人形机器人前景的乐观预期。但需警惕技术迭代风险(如国际巨头技术代差)、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量产成本、场景碎片化)及订单依赖华为生态等风险。
四、投资策略建议
1. 短期关注点:
数控机床产能释放与人形机器人订单落地情况(2025年订单指引增长70%);
智能能源业务剥离进度及现金流改善。
2. 长期价值锚点:
具身智能场景落地能力(与华为、阿里云等合作);
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率提升(当前市占率低于埃斯顿、埃夫特)。
3. 风险对冲建议:
可搭配低估值工业自动化龙头(如汇川技术)或高分红标的(如双环传动),平衡组合波动。
总结
拓斯达的核心投资价值在于“工业机器人技术积累+人形机器人赛道卡位+华为生态协同”,但其高估值需业绩兑现支撑。若公司能成功实现技术迁移(工业→服务场景)并控制量产成本,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核心标的。投资者需密切跟踪技术突破、订单放量及毛利率提升的持续性,短期建议谨慎参与,长期可逢低布局战略转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