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下来看,中美贸易关系虽有缓和,但走向尚不明确,各行业受冲击的程度也未可知。从当下推演,有哪些行业/商品会更容易受到影响、哪些更不易受冲击?
聚焦中观,哪些行业/商品更抗冲击?
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角度看:
1)纺织服装、皮革及制鞋、家具制造、文体用品、通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等行业营收利润率较低,且对出口敞口较大,加征30%关税将对其营收利润率有较明显影响;
2)食品饮料、酒饮料茶、烟草制品、医药、仪器仪表等行业营收利润率较高,且对美出口敞口较小,加征关税对其营收利润率影响有限。
从HS2位编码商品层面看:
1)美国对华进口税率较低的商品主要集中在酒饮料茶、橡胶塑料、化工、药品、印刷品、电气机械、钟表、乐器、光学医疗等精密仪器等领域;
2)而对其他农产品、纺织、纺服鞋帽、箱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铜、锡等金属,以及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器等高端制造品的税率较高。
但前述分析存在“颗粒度”较粗、忽略供给及转口贸易等不足,因此,我们可以下沉到HS4位编码层面,结合三重视角寻找“强阿尔法”商品。
一、视角一:进/出口依赖度&供给优势
在此视角下,我们可以寻找“美对华进口依赖度高,且中国在全球供给占较强优势”或“对美出口依赖度低,且中国在全球供给占较强优势”的商品。
前述商品主要分布于计算机通信电子、电气机械等中高端制造业和纺服、文体用品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1)美国对华电脑、手机、耳机等计算机通信电子产品,以及玩具、节日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依赖度较高,且我国在相应商品上的全球供给有较强优势;
2)半导体器件、平板显示模组等计算机通信电子产品,以及纺织、化纤等产品对美出口依赖度较小,而且在全球市场中有较大份额优势,这意味着其受到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较小。
进一步地,我们从动态视角,从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中寻找逆势扩张/转口较多的商品。
二、视角二:在上一轮贸易摩擦中逆势扩张
聚焦2018-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依据我国各商品对美出口比重和占全球比重变化,可将其分为四大类:
1)对美出口比重和占全球比重均提升,这意味着贸易摩擦对此类商品的影响相对较小;
2)对美出口比重下降,但占全球比重提升,这代表着相关商品对美市场依赖度有所降低,但在全球竞争力有所提升;
3)对美出口比重提升,但占全球比重下降,意味着相关商品全球竞争力下降;
4)对美出口比重和占全球比重均下降,意味着相关商品的市场份额有所萎缩。
前两类商品都是在贸易摩擦冲击之下仍保持“逆势扩张”态势。其中,以船舶、集成电路、“新三样”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业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仍不降反升,体现出较强韧性,镌刻着“产业升级”的时代印记。同时,较为传统的纺织、纺服、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行业,也存在“逆势扩张”的产品。
三、视角三:在上一轮贸易摩擦中转口较多
除了在贸易摩擦冲击之下“逆势扩张”外,“转口贸易”在2018-2019年贸易摩擦也起到非常重要的缓冲作用。我国主要转口贸易地可能包括越南、墨西哥等。
具体来看,潜在的转口贸易地在主要转口商品上有较明显的区域特征,这可能与各经济体的资源禀赋和我国企业出海布局考虑有关:
1)以光伏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业产品可能主要通过越南转口;
2)以汽车、摩托车为代表的商品可能主要通过墨西哥转口。
四、综合三个视角来看,我们可将“强阿尔法”商品分为三组:
一是以纺织、玩具、节日用品、游乐机器、塑料制餐卫用具、家具为代表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
二是偏中端制造的家电(热水器、空调、彩电等)、电气机械件(变压器、空气泵、阀门等);
三是以光电池、蓄电池、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新三样”,电脑、手机、半导体、集成电路、印刷电路等计算机通信电子产品,船舶、摩托车、自行车等运输设备,以及医疗器械等产品。
风险提示
1、历史经验线性外推或存一定偏差;2、美国对华关税政策超预期;3、美国加强原产地审查或影响我国转口贸易力度;4、美国贸易体系改革存在变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