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行业季节性波动和次均费用下降,国际医学公司营收同比下调14.99%,其中高新医院和中心医院分别实现2.68%和7.6%的收入增长,净利润相应增长21.63%和收窄36.67%。2025年一季度,尽管公司整体营收出现负增长,但门急诊服务量保持增长,显示公司通过优化运营、学科建设与管理革新提升业务质量与盈利能力的努力。展望未来,公司将以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为机遇,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强化学科建设和医疗服务,预期实现效益持续改善。章节速览● 00:00 2024-2025年一季度医疗公司经营情况分析该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业绩和收入的改善,其中高新医院收入增长2.68%,净利润上升21.63%,而中心医院收入增长7.6%,亏损收窄36.67%。2025年一季度,尽管营收和净利润出现下调,门急诊服务量仍呈现增长趋势。整体经营效果良好,业务量持续增长,这得益于公司在运营效率、综合医疗加特色专科发展模式、专科布局、人才梯队和商业模式上的持续优化和投入,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5:06 医疗集团经营特色与专科建设进展医疗集团通过精细化运营管理,实现了旗下多家院区协同发展,重点在专科布局和学科建设上取得突破。通过三甲评审和DRG支付改革,构建了动态管理体系,提高了医疗质量和运营效率。在专科布局上,坚持综合医疗加特色专科的业务模式,重点学科持续扩容,如脊柱外科、肿瘤科等,并增设多个特色诊疗中心和临床科室,完善了学科架构。高精尖诊疗技术方面,如质子治疗中心等项目正在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 09:16 公司2025年发展展望与战略规划公司计划在2025年以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为契机,通过制度创新、管理革新和技术更新等多维驱动,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重点将放在完善学科建设、加强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管理效能以及建设智慧医疗上,推动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外,将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增强核心竞争力,聚焦特色专科与优势领域,利用三甲评审和DRG支付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力,同时以esg战略为引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10:54 医疗集团一季度业绩分析及医保支付政策影响在本次会议中,讨论重点围绕医疗集团一季度的收入、利润情况以及医保支付政策调整对次均费用和诊疗量的影响。会议中提到,高新医院和国医中心一季度的门诊和住院量均有所增加,但次均费用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医保支付政策的调整,尤其是DRG 2.0支付标准的下调所致。高新医院单体收入为3.13亿,净利润为1225万元,而国际中心则亏损8000万元。此外,讨论还涉及了住院次均费用的具体数值,高新医院约为12000元,国医康复约为14000元。会议秘书还提醒投资者如何提问,以便进一步交流。● 16:57 2024年两家医院药耗及人力成本结构分析通过对话了解到,高新医院2024年的药耗成本约为42%,人力成本占30%,折旧摊销占9.9%;而国医中心的药耗占比为44%,人力成本占30%,折旧摊销约为12%。尽管人工成本绝对值有所增长,但占比实际减少,表明人均贡献率提高,与床位和日均在院病人数量增加有关。● 20:53 医院24年毛利率及25年一季度床位数讨论讨论了中心医院24年全年的毛利率,确认其毛利率在14个点左右,但实际毛利率不到10个点,与二三年相比略有增长。同时,提及了25年一季度国医中心的床位数情况,三月份日均床位数约3300,高新医院日均床位数约1300,预计四月份床位数会有所提高。● 23:35 24年医院医保收入与坏账率讨论对话中讨论了24年两家医院的医保收入占医疗服务收入的比重,以及医保的坏账率问题。提到医保收入比重在70%到80%之间,而医保坏账率很低,几乎都能收到,只是存在账期。此外,还提及在西安区域的医院中,没有发生过明显的医保坏账问题,这与某些上市公司在二三线城市遇到的情况有所不同。● 25:37 医疗行业政策调整与住院量变化的讨论对话围绕医疗行业近期的政策调整,特别是DRG 2.0版本的实施及其对医保支付标准和住院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讨论指出,国家出台的DRG 2.0版本导致各省市调整了DRG的RW,同时集采政策的推进使得支付标准下降成为必然趋势。此外,高新医院和中心医院一季度住院量的明显下降被解释为政策调整和市场趋势的结果,而非医院自身特殊情况。医院方面通过压缩住院日和选择集采产品来应对政策变化,以实现降本增效。● 31:34 医疗改革政策对医院的影响与应对策略讨论集中于国家医保局近期发布的医疗服务价格指南及全国范围内的价格改革对技术难度较高的综合医院的影响。一方面,价格改革有望提升平均价格,利好此类医院;另一方面,DRG2.0对次均费用的短期调整和支付改革将临床技术劳务价值固化,对医院产生综合影响。从长远来看,医疗改革要求医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业务结构,以市场为导向满足患者需求,特别是在非严肃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方面的拓展,以实现收益的提高和业务结构的优化。● 36:04 一季度医疗门诊量与消费医疗趋势变化参会者询问了关于辅助增值产品在进入医保后一季度的趋势变化,以及消费类科室的发展情况。提及四季度时门诊量同比有所下降,但一季度尤其是3、4月份,门诊量逐渐回升。消费医疗部分在原有基础上稳定,预期通过开设特区门诊和病房,后期将有更多项目开展,从而实现更好的表现。● 39:13 医疗行业一季度门诊和住院量变化分析对话主要围绕医疗行业一季度门诊和住院量的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了从一季度到四月份的就诊水平,以及与去年同期的对比情况。提到了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门诊量的提升和住院量的稳定趋势,分析了这些变化的原因,包括疫情期间的季节性疾病发病率下降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此外,也提到了对于四月份的初步观察,即环比有小幅增长,但具体同比情况还需等待四月份结束后的数据。● 42:17 医保结算周期及生育业务运营规划讨论中信证券的沈梦君询问了关于医保结算周期的变化趋势以及医保实时结算制度在西安的推进预期。此外,还询问了关于生育问题和公司月子中心的运营规划。回应中提到,医保结算周期没有发生变化,医疗机构目前仍按月度提交结算,尚未实行实时结算。关于生育业务,尽管全国整体生育率下降,但公司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新生儿出生率逆势增长,表现良好。● 45:12 AI技术在医疗业务流程中的应用与影响参会者询问AI技术在医疗业务流程中的优化作用及降本增效的具体表现。AI主要应用于病例标准化、提高病例质量、影像检测检验、为医生诊疗提供参考信息,以及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五个方面。目前应用尚处于学习探索阶段,主要通过引入AI技术实现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但在成本费用投入产出分析方面,尚缺乏详细数据。讨论强调,AI不能替代医生的工作,仅作为参考,对医疗质量和就医体验的提升有显著作用,但在医疗质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49:46 医疗AI与华为战略合作及2025年财务展望在分享会上,讨论了与华为在医疗信息化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合作,旨在利用华为的优势提升医疗AI的应用场景探索。此外,有参会者询问了关于2025年在经营和财务方面的展望和指引。● 51:17 医疗行业业务量与利润优化策略在年初与医院管理层探讨了提升门诊量的策略,包括增加专家门诊和延长服务时间,以提升业务量和转化住院量。尽管政策调整下,业务量提升不一定带来收入提升,但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医疗服务和技术部分,可以在保持业务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毛利和经营业绩。一季度虽然诊疗量提升,营收却有所下降,但利润端有所改善。预计次均费用的调整将对今年收入带来两位数的影响,但通过效率提升和业务结构调整,仍能持续改善利润,推动经营效益的整体改善。尽管一季度显示收入受影响,年度业务规模预计保持相应水平,重点在于效率和结构的调整。● 56:41 国际医学中心2025年营收预期与经营效率提升讨论集中在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对于2025年整体营收规模的预期,预计与2024年大体相当。重点关注门急诊服务量的持续增长和利润端的改善。此外,通过三甲评审和复审,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综合实力,基于长期积累的优质医疗资源,预期诊疗量将持续突破,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讨论了财务费用率的持续优化趋势,以及质子中心的建设进度和对折旧摊销的影响。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