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2025 年是 6G 元年,未来智联万物

今年6G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关注。近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北京6G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显示,北京在卫星互联网、元宇宙、机器人等领域具备先发优势,有望孵化更多的新业务和新应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全球6G技术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迈向关键技术攻关阶段,各国6G布局重点已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系统性产业布局。白皮书指出,北京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承载地,汇聚全球顶尖科研资源:16所“双一流”高校设立通信学科,2所高校相关学科排名全球前五;超200位顶尖学者与1.4万名通信领域科研人员集聚,形成全球领先的6G人才高地。同时,北京已构建南北协同的6G产业布局,具备覆盖网络运营、设备制造、终端研发、芯片设计、测试仪表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链主引领+全链条协同”的协同优势。
作为北京北部重点区域之一,海淀区正加速推进6G相关政策落地。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局长何建吾表示,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打造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面对6G与人工智能交汇融合的变革性历史机遇,海淀区将持续强化区级政策和资源要素供给,全面升级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打造高效协同、充满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海淀区将鼓励跨领域融合创新,推动移动通信技术与AI、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空天信息网络等信息技术产业深度融合。”何建吾说。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张志松表示,6G是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未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继续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优势,聚焦6G基础理论突破,加速6G技术创新进程,搭建技术验证平台体系,协同推进国际标准,推动6G技术创新发展。
相关创新成果也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集中亮相。其中,由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联合中国移动、北京邮电大学共同研发的“智简内生6G原型系统”入选重大科技成果。据介绍,智简内生6G网络通过“底座+内核+中枢”的架构,实现功能和资源的按需编排与组合。这一架构使6G网络成为聚合相关业务能力的平台,实现功能可插拔、网络可定制、供需动态匹配,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
目前,6G将更好服务人工智能时代已成为业内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表示,6G不仅能增强搭载AI的汽车、机器人等实现智能体之间的互联与协作,还能提升数字空间与物理世界的实时交互能力,加速社会数字化转型。
“6G将实现通信、感知、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形成‘通感算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赋能全息交互、触觉互联网等沉浸式应用,为自动驾驶、数字孪生、低空经济发展等应用场景提供超低时延和高可靠性支撑。”在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副理事长杨骅看来,6G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基础,将催生万亿元级的市场规模。(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来自韭研公社APP)6G不仅是通信技术的代际跃迁,更是全球数字经济竞争的主战场,全球范围内,6G技术竞争白热化。我国凭借政策支持、专利储备与产业链协同,在太赫兹通信、卫星芯片等核心领域已占据先发优势,正从“标准跟随者”转向“规则制定者”。随着天地一体网络逐步落地,万亿级市场蓄势待发,技术领先者有望率先打开增长空间。

资讯解析

行业:
通信
标的:
中国移动 北京邮电大学
标签:
6G 北京 海淀区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 6G技术 卫星互联网 元宇宙 工业互联网 数字孪生 空天信息网络 6G技术发展 全球科技竞争
摘要: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北京6G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指出北京在6G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备先发优势,有望孵化新业务和新应用。全球6G技术研发已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北京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承载地,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领先的人才高地。海淀区正加速推进6G相关政策落地,鼓励跨领域融合创新。6G技术将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提供支撑,催生万亿元级市场规模。
多方:
6G技术将推动通信、感知、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赋能全息交互、触觉互联网等沉浸式应用,为自动驾驶、数字孪生、低空经济发展等应用场景提供超低时延和高可靠性支撑。北京在6G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备先发优势,有望孵化更多新业务和新应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空方:
6G技术研发仍处于早期阶段,面临技术瓶颈和标准不统一等挑战。全球范围内的6G技术竞争激烈,各国在专利和标准制定上的争夺可能影响技术推广和市场应用。此外,6G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仍需时间,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