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科技突破的背后: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逻辑

作者: 徐驰,张文宇










报告摘要

一、如何看待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今年年初中国AI公司深度求索(Deep Seek)推出的大模型以其高效能、低成本和开源等特性迅速火遍全球,带来中国科技板块大幅上涨,引发中国科技“价值重估”。

就影响而言,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对于部分科技细分成立,但难以带来整体价值重估。科技突破后中国科技板块估值或提升。然而,科技行业突破对经济总量出现的结构性问题改善力度有限,故广义的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或难以发生。

二、从DeepSeek到龙头溢价:AI产业或更加“赢者通吃”

短期来看,算法突破能够在同性能下局部降低了单个模型对算力的依赖,但长期来看或使得AI对于算力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带来算力板块集中度上升。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上升或带来国产算力具备结构性替代机会。但是,在行业快速扩张、国家资源集中配置的背景下,算力企业分化将加剧,技术领先者有望持续获得政策与市场双重倾斜。

从下游来看,AI产业或难以带来“互联网”式的赋能规模,从而更加“寡头化”。AI的根本逻辑在于AGI(通用型人工智能),即通过一个模型解决所有问题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少数掌握核心技术和大量数据资源的企业,凭借通用型人工智能模型,就能够在多个行业和领域发挥作用,提供广泛而统一的解决方案。

三、科技产业突破或对我国政策产生哪些影响?

“大有可为”:政策层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或上升:春节以来各大民营科技突破或使得高层对于民营科技企业态度出现积极变化,近期会议等表述均有所反应。

经济“高质量发展”框架或更加坚定:近期各大科技突破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政策层“供给创造需求”发展路线的信心,故需求侧刺激的定力将比以往显著提升。

促进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集聚:从两会再到507国新办会议,央行、证监会等部门均进一步推出各项政策,针对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大力度的资本市场政策支持。

四、大力发展科技对我国总量经济或带来哪些影响?

经济“供给侧发力”或难以改善需求侧压力: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主要由于经济需求侧不足导致。就短期来说,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新需求并不能满足供给侧的增长,导致经济整体需求侧压力仍较大。

新质产业就业吸纳能力有限: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数整体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毕业生短期供给扩大将使得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短期或难以好转。高新技术产业或带大量专业的人才需求,但整体规模仍较小,对于顶尖人才的需求难以满足大量普通劳动力供给。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全社会消费需求增长。

创投萎缩或难以带来新兴产业大规模推进:新产业蓬勃发展与早期风险资本的支持密不可分,且从创投到产业周期大规模爆发需要大约五年左右时间。当前科创企业投资融资规模下滑,或使得未来新兴产业发展速度不及预期。

五、投资建议

1、2025年互联网龙头、算力等恒生科技板块有望走出类似2021年新能源行情,成为局部结构性机会主线。

2、就投资标的而言,当前可重点关注恒生科技板块龙头企业,尤其是互联网、算力、机器人等AI上下游方向。

3、资本市场政策叠加科技结构性行情下,券商板块或活跃。

4、需求端政策保持定力叠加生产端产能释放,25年价格压力或使得企业利润承压,建议重视安全类资产(有色、军工、核电等)与防御类资产(债券、红利)等。

风险提示:全球流动性超预期收紧,政策变化的节奏复杂性超预期,产业发展不及预期,经济下行超预期,企业盈利不及预期,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第三方数据存在失真的风险。

资讯解析

行业:
科技
标的:
恒生科技板块龙头企业
标签:
中国资产 价值重估 AI 算力 政策支持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 机器人 券商 有色 军工 核电 AGI(通用型人工智能) 供给侧改革 新质产业 中国科技价值重估 AI产业赢者通吃 政策支持民营经济
摘要:
报告讨论了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重估,特别是AI产业的崛起对科技板块的影响,以及政策层面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支持。同时,分析了科技产业突破对总量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投资建议。
多方:
科技板块因AI突破迎来价值重估,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和科技创新,恒生科技板块龙头企业有望成为结构性机会主线。
空方:
科技突破难以带动整体资产价值提升,经济需求侧压力仍大,新兴产业可能受创投萎缩影响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