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2G内存的电影,2秒就可下载完毕;坐在家里就能和远方的朋友全息通话,真人立体影像清晰可见;眼镜功能更多样,能直接投影视频,取代手机成为个人平台……
以上这些场景,在6G时代都有望成为现实。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6G等未来产业被重点提及。
近日,在中关村论坛上,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6G已进入“标准化元年”,预计2029年完成标准制定,2030年前后实现试商用。
标准化逐步推进
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也被称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
快,是6G的突出特点。如果把2G的速度比作牛车,那3G就是自行车,4G是汽车,5G是高铁,6G则可视为飞机。
中关村泛联院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此前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介绍,5G具有高速传输数据、海量机器连接、低延时高可靠的“三角能力”。6G不仅能把5G的“三角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还增加了新的“三角能力”,即通感一体、通智一体、空天一体。
这就意味着,6G网络的连接对象也不光是手机,还可能是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设备,并且在沙漠、海洋、天空等区域都能实现信号全覆盖。
谈及今年6G发展的关键词,多位受访专家一致提到了“标准化”。
据了解,全球移动通信标准组织3GPP已经启动了6G标准化进程。根据计划,2025年6月正式启动6G技术标准研究,2025—2027年完成技术研究阶段,2029年3月份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
“5G最初设计偏向to C网络架构,所以在支持toB业务时存在不足,目前正在持续完善。”中关村泛联院副院长金毅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6G角度出发,在进行6G技术标准制定和研究时,要考虑需求和面对的场景,以及这些需求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要关注如何以更好的性价比满足垂直行业需求,让各类用户都能享受到性价比高的6G服务。
武汉凡谷+华脉科技+硕贝德创远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