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沈阳化工,稀缺茂金属聚乙烯国产替代美资,一季报预增

*茂金属聚乙烯(mPE)是高端聚乙烯的代表之一,具备高技术含量、高应用性能和高市场价值,国内生产受限于技术壁垒,大多依赖进口

全球茂金属聚乙烯生产能力2023年达1600万吨/年。北美产能占比约31%,新加坡约占14%,中东占比约10%,中国占比4.15%,排在韩国、泰国、印度等国家之后。欧美地区对mPE的需求最大,近5年美国mPE的年均需求增长率约17%。亚洲地区的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地区消费需求潜力较大。

*2024年国内市场对mPE的表观消费量约为300万吨,进口量为272万吨,进口产品的主要供应商和市场份额分别是埃克森美孚(美资)40%、陶氏化学(美资)30%、三井化学13%、其他公司17%;国内企业主要生产商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沈阳化工等厂商,预计2024年国产量约35万吨,其中,中国石化约10万吨,约占国产量30%

     2018年9月28日,沈阳化工(000698)在建厂80周年暨战略合作大会上发布了超性能茂金属聚乙烯、二代氯醋糊树脂等8个新牌号产品。这些高附加值产品扩大了沈阳化工的行业领跑优势,对推广高精尖端牌号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超性能茂金属聚乙烯为国际最新产品,仅国外少数几家化工巨头才能生产,并且未在中国市场销售。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引进开发出的国际最先进超性能茂金属(VPR)产品是此前高性能茂金属(HPR)产品的升级产品,在保留了原茂金属产品的优良机械性能基础上,提高了加工性能,可生产更薄的薄膜。

     沈阳化工茂金属聚乙烯项目的成功推进,最大受益者将是下游塑料加工企业。此前,我国塑料加工企业只能自行进口或通过中间商购买国外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同时,因为茂金属聚乙烯在生产中只需添加10%-15%,所以每家企业单次购买量并不大,有时国内无货,还需要“拼船”购买,对稳定生产造成影响。实现国产化后,这样的局面得以改写,不仅降低下游企业生产成本,还将进一步提升塑料膜产品的性能。

    在当前背景下,沈阳化工茂金属聚乙烯有望进一步替代美资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的份额,实现国产替代美资,小盘,绩优,低价,低位,有很大潜力的一只股


资讯解析

行业:
化工
标的:
沈阳化工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标签:
茂金属聚乙烯 国产替代 技术突破 沈阳化工 新材料 茂金属聚乙烯(mPE) 高端聚乙烯 进口替代
摘要:
茂金属聚乙烯(mPE)作为高端聚乙烯产品,国内生产受限于技术壁垒,主要依赖进口。沈阳化工成功推进超性能茂金属聚乙烯项目,有望实现国产替代,降低下游企业成本并提升产品性能。
多方:
沈阳化工通过技术突破推出超性能茂金属聚乙烯产品,有望替代进口份额,降低下游企业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空方:
国内mPE市场仍以进口为主,沈阳化工的产能和技术是否能持续满足市场需求尚待观察,且面临国际化工巨头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