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

513盘后我国航空发动机取得重大突破!

【中证头条】
发动机取得突破 将为可重复使用火箭提供核心动力
----------------
据报道,5月1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宣布,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首次整机试验并取得成功。该发动机是我国推力最大的开式液氧甲烷发动机,将为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提供核心动力,助力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及大运力火箭发展。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迈上新台阶。
点评: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最大优势即可显著降低发射成本,更多企业能够负担高频次发射需求,推动商业航天市场爆发。可重复使用火箭正在重塑全球航天产业格局,其低成本优势将催生卫星互联网、太空旅游、深空探测等万亿级市场。未来十年,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成熟将成为行业爆发的关键。各国(如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都将可复用火箭视为争夺太空主导权的关键技术,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航天动力(sh600343)$ 从事液氧煤油发动机(YF-100系列)研发,支持长征八号、朱雀三号等可回收火箭动力系统。
$钢研高纳(sz300034)$ 主要产品高温合金是制造航空航天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关键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地面燃机、发电机组等动力装置的核心部件。

实现考核验证 航天装备大型构件3D打印获突破
----------------
据报道,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大型舱段、壳体高效率高精度增材制造技术项目针对新一代航天装备大型构件高效率、高精度3D   打印需求展开研发,近期,该项目从1159项创新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技协创新成果特等奖。该技术通过不锈钢等金属材料3D打印高精度成形方法和复杂结构的智能3D打印路线设计,能高效率、高精度地完成产品打印,目前,已在新型航天装备研制中实现了国内首次应用及飞行考核验证。
点评:3D打印作为行业变革性技术,已处于产业化拐点的前夕。在技术降本、标准完善和理念扩散的助力下,3D打印产业有望在航天航空、消费电子、医疗、模具等制造业的深入应用,推动制造业迈入智能制造时代。机构认为,3D打印的性能和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加快技术渗透率的提升。2024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突破630亿元,较过去十年增长30倍,预计2029年将超10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规模超3000亿元。A股相关概念股包括$博迁新材(sh605376)$ 、$中洲特材(sz300963)$ 等。

我国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取得突破

财联社5月13日电,记者5月13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该院研制的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近日完成首次整机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14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是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开式液氧甲烷发动机,将为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提供关键核心动力,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及大运力火箭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资讯解析

行业:
航空航天
标的:
航天动力 钢研高纳 博迁新材 中洲特材
标签:
液氧甲烷发动机 可重复使用火箭 3D打印 商业航天 智能制造 航天装备 太空探索
摘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成功研制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标志着我国在可重复使用火箭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航天装备大型构件3D打印技术也获得突破,为航天装备制造带来革新。
多方:
可重复使用火箭和3D打印技术的突破将显著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推动商业航天市场的爆发,催生卫星互联网、太空旅游、深空探测等万亿级市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成熟将成为行业爆发的关键。
空方:
尽管技术取得突破,但商业航天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成熟,且面临国际竞争和政策风险。此外,3D打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仍需时间验证其稳定性和经济性。